和韩国教师的聚餐 暗火 |
星期天傍晚到韩国的翰林大学,星期一晚上中国学科的系主任成老师做东,请同一学科的几位老师和我一起去吃烤肉。 去的是学校附近一家烤肉店。头上飘舞着雪花,冷风飕飕在吹。沿着学校大门边的斜坡一直往下走,穿过一条横马路,就到了。门拉开时,一团暖流把人裹着。店堂里没其他人,我们进门照例脱鞋,踏上地板,然后在矮桌前盘起腿来。看我盘腿的姿势很别扭,坐在对面的女教授高旻喜就让我放松些,不妨把腿从桌子底下伸开来,她扬一扬手。在我看来伸腿这样并不雅观的举动,她却挥手比划得很潇洒。她说,中国老师都不习惯盘腿,他们都是把腿伸开来吃饭的,“我也不习惯盘腿”,她笑着宽慰我。她是韩国研究《红楼梦》最早被大陆所熟悉的学者,不过,当我们在一起谈到这一点时,她谦和地说,现在高丽大学的崔溶澈要比她研究得更有成就。她五十开外的人,长得美丽而慈祥,肤色白净,与人面对时,带着沉稳的浅笑。我旁边的是张东明教授,他是中国的山东人,后来定居在韩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还有一位是中国东北人,从事历史学研究教学的马教授,虽已退休,还在中国学科兼任几门课。再有就是请客的成主任。他们帮我找来许多垫子,尽量让我坐得高一些,这样盘起腿来,不会太累。待大家坐定,老板娘上来,用铁铲子把桌子中间的圆盖掀开,放进一小铁桶烧红的焦炭,搁上铁格子板,就可以在上面烤肉了。因为我不习惯盘腿,我们的座位就贴在墙边的角落,以便我坐累了,能靠一靠墙。中间的灯光射到我们角落这边已经昏暗,大家的脸都显得暧昧而兴奋。他们喝一种韩国烧酒,传递着酒杯来互相劝酒。我不善饮,在旁只喝啤酒,背靠墙,慢慢呷上一口。其中马老师拿出东北人惯有的豪爽,扯着大嗓门说话,声音盖过了每一个人。说的,是我不懂的韩语。他叽里呱啦说一阵,就转头向我解释一句,有时候,他说得忘情了,滔滔不绝这么下去,完全把我撇在了一边,对面的高老师就微笑着,把大概意思间或向我翻译一下。我抓不住他们说话的主干,但我知道他们都很兴奋,酒让他们的脸开始泛红,当老板娘来换上干净的铁格子板时,炉盖掀开,炭火的红光映在他们脸上,让醉红的脸色有明与暗的层次感。一大块五花肉就搁在铁板上烤,看肉色从相间着的淡白与浅红变暗变黑,烤出的油汁吱吱作响,肉也开始慢慢卷曲,快要熟了的时候,才用大剪刀把它剪小了蘸着作料吃。我们久久坐在有地暖设备的地板上,围在火炉边,慢慢喝酒,聊一些说出口就会忘了的话,马老师时不时还要开一下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