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长三角·专版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广告
  
2007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化物价上涨:白领最郁闷
和其他国家白领比起来,中国白领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大
申水 熊伊眉 尹洛 元涛


  “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提到最近的物价上涨,在北京国贸上班的白领王小姐说:“最近花在吃饭和日用品上的钱多了,再加上因为加息而增加的房供,明显感到了经济紧张。”

  根据国内某研究机构对6000名职场白领的调查显示,近六成白领能强烈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九成白领有要求老板涨工资的冲动。

  “我问了送水的工人师傅,他们的工资从800一路涨到了1300,而我的4000元工资已经2年没有涨过了。”王小姐说。

  本轮物价上涨是全球化现象,那么,其他国家白领有没有中国白领的郁闷呢?

  俄罗斯 收入跑赢物价

  记者几年前刚来到莫斯科,就惊讶于莫斯科的高物价,一公斤西红柿合人民币要40元,饭馆一碗米饭敢要20元。不过说回来,那时候还真该买点尝尝,因为最近价格又涨了,西红柿要到70元一公斤,米饭也要40元一碗。

  不过,如此飞涨的物价却没有引起俄罗斯人太大的愤怒,大家还是照样过日子,为什么?理由只有一个: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2007年8月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名义月工资比2001年上涨了3倍,而物价只上涨了不到1倍。当然,统计数字和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有出入,但至少说明了工资涨幅跟上了物价的上涨。

  俄罗斯工资收入快速上涨中的“领头羊”就是俄罗斯的白领们了。在俄罗斯月工资最高的职业是金融白领,有3.35万卢布(约合1万元人民币),而莫斯科的金融白领工资更达到6.5万卢布之多。贸易和建筑等行业,白领的收入水平与金融行业相差也不大。

  印度 不知物价上涨

  从2003年到现在的四年间,印度的物价可以用“暴涨”来形容。简单举例,某五星酒店的价格从50美元,硬是涨到了350美元,还订不上;一般五星酒店的自助餐,从10美元涨到了40美元。菜、蛋、奶的价格普遍上涨50%以上。这一段时间,印度物价上涨又迎来了“凶猛期”。有一个小细节见证了印度物价上涨之快:袋装牛奶的价格上涨频繁,使牛奶公司来不及印刷新的包装袋,袋奶的新价格刚印上去就又涨了,只好用戳子将新价格加盖在上面。

  老百姓自是苦不堪言,但只是无奈。政府也有意平抑物价,但困难很大。原因之一就是进口石油的价格上涨,推动了消费品的价格。当然,随着物价上涨,另一个事实就是印度人的工资也在跟着涨,印度连续四年成为亚太地区工资增幅最高的国家,2006至2007年增长了14.5%。印度的这项“冠军”大都是印度白领的功劳,是他们拉高了印度的整体工资水平。目前印度软件工程师年薪起薪就达到了5000美元,而且每年都有很大上涨。对孟买的很多IT白领而言,恐怕不知道菜市场的粮食价格已经翻了几番,因为他们的早、午餐由公司提供,晚饭则去享用酒店的自助餐或出没于各种高档餐厅。

  韩国 工资每年都会涨

  到过韩国的外国人经常感叹说:“物价怎么这么高啊?”过去人们说到高物价国家时,首先就想到日本。但是最近,随着韩国物价的快速上涨,韩国人去日本旅游时已经开始从日本带“物美价廉”的东西回国了。最近短短几个月,公交和地铁涨过两次价,西瓜涨得尤其厉害,一个西瓜就要将近2万韩元(约合250元人民币),涨了将近一倍。

  在大企业工作的韩国白领,每年工资都涨,涨幅在5%左右,好的公司则会有10%。在韩国,如果物价上涨过快而工资没有“动静”,韩国的工会就会首先“不干了”,开始和资方谈判,不涨工资就罢工。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一些公司,几乎年年罢工。今年还不错,十年来首次劳资谈判成功,没罢工就顺利把工资涨了。当然,这其中也有近来物价迅速上涨的“功劳”。   国际先驱导报 

  (申水 熊伊眉 尹洛 元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