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迎战“韦帕”·综合
 第A03版:迎战“韦帕”·现场
 第A04版:迎战“韦帕”·突发
 第A05版:迎战“韦帕”·追风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 广 告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天天搜楼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天天搜楼
 第B36版:天天搜楼
 第B37版:求职
 第B38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3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40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赴港读大学并非适合所有内地生
——尹日强逃学事件引出的话题


  “到底来香港读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昨日,记者与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主任朱力径交流对尹日强事件的看法时,他这样说。

  内地招生日益火爆

  按照香港教育局提供的数据,2002年至2003年度,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不过633人,而到2006年至2007年度上升到2973人,5年间增长了约3.7倍。伴随港校在内地招生越来越火爆的态势,尹日强这场喧嚣多日的逃学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前赴港读书内地学子的特殊困惑。

  事件表明,内地赴港读书的大学生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压力。香港中文大学都安排内地新生和本地新生完成心理感知问卷,调查显示,约四成来港生的心理呈现高压状态。其中,约4%内地学生入校后,出现极度精神紧张状况。

  “从高中到大学的衔接,从内地到香港两种文化差异的衔接,完成并不简单。每个想去香港求学的学生都应该先问自己,准备好了吗?”朱力径说。

  自控性是第一位的

  “如果学生连续三学期成绩都低于平均分,他就失去了来年继续学习的权利。实际上每年都有被学校劝退的肄业学生,其中不少是中学学业优秀的内地学生。”朱力径说。

  朱力径指出,在内地,很多孩子都被家长放在一条安排好的道路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家长和老师的严密管理之中,但是一到香港的高校,连班主任、班集体都没有了,学生的自控性是第一位的。”

  国际求学平台压力大

  尹日强就读的香港科技大学又被戏称为“压力的大学”。这所高校学风严谨,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很高。从2003年开始,该校的内地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都是各省的“状元”。因全国中学物理竞赛一等奖而被保送的尹日强,也在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香港高校读书的压力可以说非常大。”朱力径说,与内地相比,香港高校提供的是一个国际求学平台,内地再优秀的学生都能在这里发现更优秀的对手,过去打遍天下无敌手,现在却发现自己仅靠聪明和勤奋未必奏效。”加上内地生普遍英语弱势,这种心理落差可能会更大。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尹日强非常在意是否能获得奖学金。大一他玩命地学习,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但没想到没能维持多久,第二个学年就拿不到奖学金了。到香港之前,凭着天分,他走得很顺利,但尹日强低估了在香港求学的难度,失去奖学金的资助,造成了对其信心最沉重的打击。此外,他也背上了沉重的家庭包袱。     据广州日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