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比什么 李秋生 |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们总自觉不自觉地与别人去比,这个习惯似乎永不改变。或许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正是这种本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 当今社会,有人在比吃穿,有人在比住房,有人在比轿车,有人在比移民,看起来内容繁多,说到底还是在比谁的钱多。经济是基础,有钱好办事。 一个人比钱,是因为钱还不是很多。钱不多的人在比钱,那么有钱人又在比什么呢?据说,一些腰缠万贯的老板在比谁的腰围更细,谁的胆固醇更低,谁的皮肤更黑(日光浴的成果)。因为他们想将拥有金钱的寿命延长更延长。 世界上还有一些大富翁们另有一比。比尔·盖茨率先把自己绝大部分财产捐献给了社会,成立了“比尔·盖茨慈善基金”。看到比尔·盖茨这样做了,巴菲特跟着做了同样的事情。高盛的前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不甘落后,最近把自己家庭中99%的财富捐给了一个环保基金。他对社会慷慨解囊,自己却在“艰苦奋斗”。保尔森来我国云南时,住的是每天房价20元人民币的小旅馆,几乎与我国打工仔、打工妹住宿的水准差不多。他自己的办公室也很小,远不及我们一些乡镇企业家的阔气排场。89岁高龄的香港企业家田家炳老先生,把自己绝大部分财产用于支持内地教育,在大陆办大、中、小学120多所。自己却节衣缩食,一条领带用了10年。为了能有更多的钱用于办学,他卖掉了自己的豪宅,住进单元房。应该说,这些大老板们的比,更有层次,更有价值,更有气魄,比出了境界,比出了非凡,也比出了人生的崇高目标。 面对社会上这些高尚而富有意义的比攀,我们当有所震动,有所感悟。至于那些比谁的二奶漂亮,比谁的“关系网”发达,比谁违法“手段高明”的人,就更应翻然猛省,弃旧图新了。比什么,并不单纯是个人兴趣、个人琐事,而是关系到个人幸福,更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去“正比”而去“反比”,才迷失方向,踏入人生误区,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危害,自己也走上不归之路。 如果我们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被五光十色的物质利益所诱惑,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将照耀着我们,使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能真正潇洒走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