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庸俗消费观影响“微型车”推广 徐经胜 |
本周,全国迎来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在资源和环保方面,我们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汽车尾气排放也成为重要污染源。从节能方面考虑,我们理应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在汽车消费上,则应破除汽车显示身份与地位的庸俗消费观,大力倡导“微型车”。 但是3年后,“微型车”即小排量车有可能在国内的马路上消失。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微型车”政策优惠,这将是一个极有可能的结果。仅今年上半年,全国车市销量同比增长近30%,但微型车的份额却同比下滑11.67%。 只要对比一下就会看到,在使用“微型车”上我们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差距。美国本是一个传统的大排量国家,但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1.6升以下的轿车,已占到总量的60%以上。在欧洲、日本和韩国,小排量汽车一直受到消费者青睐。就是在我国香港地区,私家车的排量也基本上在1.4升以下。难怪香港同胞到大陆看看,都感慨大陆用车排量太大了。 即使抛开环保因素,3年以后我们也还不可能“富”到全社会都使用大排量车的程度。因而,发展小排量车,既是国情的需要,也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对小排量车目前的尴尬状态,政府不能袖手旁观。虽然我们已经在全社会倡导“使用小排量车光荣”的观念,但在当前紧迫的形势下,政府有必要运用政策杠杆作为“推手”,来引导、鼓励小排量车的生产与使用。尤其在汽车纳税方面,应按发动机排量和价格确定累进税率,且累进幅度要大;还要尽快出台燃油税等。我们理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改变以“大排量车”显示身份与地位的庸俗消费观,而且要让制造和购买“小排量车”的人得到实惠,使“微型车”消费文化真正在社会上确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