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工作人员忙碌数个通宵 风雨夜 垂危白犀牛转危为安 沈敏岚 |
|
本报讯 (记者 沈敏岚)窗外风大雨大,室内饲养员、兽医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垂危白犀牛。今晨“韦帕”远离申城之时,上海动物园忙碌了数个通宵的工作人员终于舒了一口气:患上罕见怪病的白犀牛终于转危为安,从死亡线上被救回来。与此同时,一头小长颈鹿在风雨声中呱呱坠地,母子平安,小长颈鹿将在“十一”黄金周与游人见面。 血色素降至1.8克 “不好,白犀牛的血色素只有1.8克”,一周前,细心的饲养员发现前不久刚从国外“移民”上海的白犀牛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经检查,兽医发现白犀牛的血色素只有2.28克,而正常值为10克。第二天,白犀牛的血色素再度下降,只有1.8克。“这在国内动物园史上从未出现过,白犀牛危在旦夕。”上海动物园园长熊成培立刻从中山医院请来血液病专家会诊,排除了白犀牛患血液病、内伤大出血的可能,诊断为炎症引起的血色素下降,专家开出处方——输血。 “献血者“血型不符 输血,就要从动物中找“献血”者,上海动物园立刻“动员”梅花鹿、马、鹿、犀牛等前来“献血”,“无奈,血验下来,那些动物的血型都与白犀牛不符”,熊成培告诉记者,“我们只能采用为白犀牛打干血粉,再配以大量的抗菌素、止血剂、激素的探索性疗法。” 抢救不惜代价 白犀牛的体重数倍于人类,用药量差不多是人类的10倍,3天治疗下来,费用已超过2万元,但为了抢救白犀牛,上海动物园不惜代价。 为性格敏感、脾气暴躁的白犀牛打针、吊药水也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白犀牛血色素很低,不能采用麻醉注射的方法,只能靠饲养员以食物等分散白犀牛的注意力,兽医再见机行事,在它的耳朵上注射。“韦帕”即将袭来时,风雨声一阵紧似一阵,白犀牛更是烦躁不安。为给它打上一针,兽医、饲养员都要忙上几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个昼夜的奋战,国内第一例白犀牛患超低血色素病终于被治愈。今天早上,白犀牛的血色素已升至5.1克,专家会诊后确认:白犀牛已脱离危险,下一阶段将做恢复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