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个“奥运汉语多少句”,费不了多少工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向外国人推广汉语,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人的责任 英语“疯狂”了汉语呢? 张刃 |
工人日报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博客上贴了一张3000多学生跪拜老师的照片,引来批评之声一片。在下还想追问一句:中国人学英语,何以到了“疯狂”的程度?许多人对自己的母语——汉语怎么反而失去了热情? 有人统计,中国有超过3.5亿的人在学习英语,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称得上蔚为壮观。但尽管如此,中国人的整体英语水平依然不高,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依然不能说和写,能够看懂有限的单词就已经不错了。这是为什么?因为除了课本上的东西,大多数人没有条件使用英语,没有实际需要。 一种使用有限,又需要一定条件的语言,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去学习,而且近乎“疯狂”,显然是不正常的。更多的事例不必说了,只说两件事。一是满街的英文公共标识,已经一再被人指出翻译错误。制作那些标识的人应该都是英语专业人士,他们尚且错误百出,何况看的人?错上加错而已。二是迎奥运学英语,连出租车司机都要学几百句,可谓大普及。但成绩如何?有司机调侃,学了两年说给人听,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也不懂,这叫什么事!说到迎奥运学英语,有人建议“与其推广奥运英语,不如推广奥运汉语”,是个不错的主意。搞个“奥运汉语多少句”,费不了多少工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向外国人推广汉语,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人的责任。 (张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