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广告
  
2007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孔子对话

施宣圆


  孔子是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圣人,我们今人怎么与他对话呢?其实,“与孔子对话”,连接了现代与传统,表明了我们今人对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现代语境中的“对话”,是要求对话双方以人格的独立和平等为前提,双方互尊互信,通过交谈和沟通,达成相互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良序关系。在文化境域中的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也应是这样的“对话”过程。

  不可否认,今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传统”正时时刻刻在与今人说话,尽管它说的不是物理性的语言。今人反思传统,实际上也就是在与“传统”对话。这样的对话,体现了今人与传统“文本”的关系。

  传统“文本”是古代思想家的创造。古代思想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现代有根本的区别,但所回答和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共通的,如社会关系的“和”与“同”之辨,治理国家的德与法之辨,以及群己、公私、义利的关系,等等。古代思想家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思想观点即形成“文本”、成为传统。当今人带着同样的问题去解读传统“文本”时,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就会鲜活起来,就会向我们“开口”说话,而今人则根据自己的意义视域与之进行解读和诠释,于是就产生了古今“对话”。已故的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称之为“与古人为友”。他说:“我能与古人为友,对古人的生活、思想及其所处的时代条件有同情的了解,我才能对古代作品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其实,时下兴起的“孔子热”、“儒学热”,都是今人与孔子以及古人的“对话”。不过,这种“对话”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能哗众取宠,将“古人现代化”;也不要不顾历史事实,对“文本”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任意取裁。任何“神化”或“鬼化”历史人物,都会误导读者,无益而有害。应当在现代的语境下对孔子或古人,以及他们的言论,做出合乎时代精神的诠释,做出合乎实践需要的客观的评价,批判其糟粕,弘扬其精华。

  上海文庙是上海市区唯一的一座孔庙,为了宣传儒家文化真义,弘扬儒家文化精华,文庙管理处王爱珍主任邀请本市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院一批儒家研究专家、学者,自2004年9月28日举行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起,每年举行“上海文庙儒学研讨会”,并将其论文汇编成书,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大哲学系朱贻庭教授为主编,以“与孔子对话”为总题,已经出版了两辑。第一辑是《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现在出版的是第二辑《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6万多字,这是一本严肃而通俗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关注现实社会的普及读物。其内容既有从宏观视角,论述儒学的现代价值或现代生命力如何发挥的问题;从历史角度,回顾和总结近代思想家对儒学在“西学”冲击下的命运及其生命力的考量和尝试儒学现代化的旅程;又有具体、深入论述儒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人”、“成人之道”、“和而不同”、“齐家”、“家礼”、“易”等,以展现儒学的现代生命力。此外,还从不同视角评述新儒家以及关于建立现代工商儒学的构想等等。

  只要传统不绝,与传统对话、与孔子对话,是永无止境的。哲学家走出书斋,服务于社会,上海文庙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是很有见地、很有意义的。我希望“上海文庙儒学研讨会”坚持办下去,《与孔子对话》坚持出下去,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