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广告
第A35版: 新民环球·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她转到西岸医院就是判她死刑”
以军炸伤人后想“撂挑子” 巴重残女孩家人打官司
黄敏


  刚满6岁的巴勒斯坦女孩玛丽娅·阿曼(见右图)去年在一次以色列军队轰炸行动中受重伤,自脖子以下瘫痪,一直在耶路撒冷一家以色列医院治疗。但最近以色列国防部要求她转往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玛丽娅家人对这种逃避责任的做法非常气愤,将官司打到了以色列高级法院。

  “定点清除”殃及无辜

  玛丽娅依然清晰记得灾难发生前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去年5月的一天,一辆白色小汽车在加沙城郊行驶,车内飘出阵阵欢歌笑语。汽车载着玛丽娅一家8口人,去探望一位生病的亲戚。空中隐隐传来以军直升机的轰鸣声,对面一辆汽车加速驶来……

  “起先,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玛丽娅的父亲哈姆迪回忆说,“我大声叫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但没有人回答。”

  原来,以军直升机正在执行“定点清除”任务,目标就是对面这辆汽车上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领导人。直升机发射的导弹在击中目标的同时,也殃及玛丽娅一家的汽车。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马路突然变得空旷,而且安静下来。接着,我感到有人靠在我身上,是我母亲。她满头是血,头骨裂成了好几块,我叫着‘妈妈,妈妈,快醒醒!’但她没有反应,她已经死了。”哈姆迪说,“车门被炸得扭曲变形,我起先没法出去,后来费了很大劲才爬出去。我查看车内,我的妻子死了,其他人或死或伤。”

  轰炸事件毁了玛丽娅一家:她的母亲当场被炸死;3岁的弟弟当时躺在母亲怀里睡觉,幸免于难,轻微受伤;奶奶被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当场死亡;哥哥和一个叔叔也当场被炸死;父亲和另一个叔叔被炸伤。

  玛丽娅被爆炸的气流震到了车外。救护车把她送往加沙城舍法医院,但她伤势非常严重,经与以色列方面协调,被转往特拉维夫。经过紧急治疗,玛丽娅虽然保住性命,但脊柱受损,两个肺都被刺破,自脖子以下全身瘫痪,并且必须依赖呼吸机。随后,她被转往耶路撒冷的阿兰医院,一家专门从事儿童康复治疗的医疗中心。

  慈爱父亲细心呵护

  如今,玛丽娅在阿兰医院住了一年多时间,已经能够开口说话,还学会了用嘴衔着棍子控制电动轮椅,用嘴衔着笔写自己的名字。她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听起来像个十来岁的女孩。“真主带走了她的身体,但给了她双倍的智力。”哈姆迪为女儿的聪慧感到骄傲。

  考虑到玛丽娅年纪尚小,无法理解残酷的现实,哈姆迪隐瞒了真相,只说是一场车祸。他自始至终陪伴在女儿身边,给她喂饭、洗澡、换衣、按摩,晚上就睡在女儿床边。

  “我们见过很多爱护子女的父母,但哈姆迪是特别的。”一名护士说,“我们敬重他。”

  医院没有给哈姆迪提供私人空间,作为一名来自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他只被获准留在以色列照顾女儿,却不能走出医院大门。他不敢上街,一则担心被捕,另外也是因为没钱。如果没有以色列一些好心人士的帮助,他连填饱肚皮都成问题。

  好心人的帮助给了父女俩很大鼓励,玛丽娅的病房里摆满了探望者送的各种玩具,玛丽娅对这些好心人充满感激之情。

  耶路撒冷有所学校愿意接收玛丽娅,但她不能去,因为她和父亲无权在以色列居留。她一直以为很快就能返回加沙的学校,因此坚持学习,以便赶上同学。有人赠送给她一台笔记本电脑,她花费了很多时间,终于学会用下巴操作电脑。

  以国防部无情驱逐

  阿兰医院是中东地区唯一一家从事高位截瘫病人康复治疗的医院,玛丽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费用每月大约为2万美元,由以色列国防部承担。但今年8月初,以国防部致信哈姆迪,要求他们转至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作为“一种善意的姿态”,国防部将每月给付600美元,为期一年。

  拉姆安拉的医疗条件与阿兰医院不能相提并论,根本无法满足玛丽娅的康复乃至生存需要。哈姆迪气愤地说:“把她转移到西岸,那就是判她死刑。我去拉姆安拉看过,那里没有,也永远不会有合适的设备维持她的生命。”于是,他将以国防部告上以高级法院。

  法院8月底临时驳回国防部的驱逐计划,并将于9月作出最终判决。哈姆迪说:“我希望法官对玛丽娅就像对他们自己的女儿一样,能够考虑到她的一生。”

  女孩脸上笑容依旧

  玛丽娅并不知道以色列国防部要把她赶到西岸,还以为将一直住在阿兰医院,直到恢复健康。“她以为她会复原。”哈姆迪悲伤地说,“我们没告诉她真相,她这一辈子都将离不开呼吸机。”

  在家人和医生善意的谎言中,玛丽娅脸上笑容依旧,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在加沙的弟弟“煲电话粥”。“玛丽娅能和她弟弟聊几个小时。”哈姆迪说,“她最快乐的一天就是她弟弟获准来探望她。”

  8月30日是玛丽娅6岁生日,也是她在阿兰医院度过的第二个生日。父亲哈姆迪早就承诺,要为女儿举行一个盛大的生日庆祝会。玛丽娅非常向往,盼望着这天早日到来。

  生日当天,玛丽娅与哈姆迪一起在医院里张贴邀请函,并亲自给几个要好的小病友发请柬。生日会上,玛丽娅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漂亮的蛋糕,和小朋友聊天。尽管呼吸机让她的声音变得有点怪异,而且影响了讲话速度,但她很满足,很快乐,脸上一直挂着甜美的笑容。这一幕留在了现场所有人的脑海中。 黄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