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票夜市 雍和 |
|
首席记者 雍和 图/文 昨晚,走过南京东路,见许多人聚在一块,几乎占去半个街面。他们看上去不像游客,头上霓虹灯视而不见,也不东张西望,倒是在扎堆交流,气氛十分热烈。是外语角开出夜场?是股民街头“大学”弄出夜校?还是球迷为铿锵玫瑰出线,在慷慨激昂? 我端着照相机走进人群,碰到怒目金刚:“侬做啥,拍啥拍!”我惊觉,他们手上都拿着一叠叠票子,不是百元大钞就是花花绿绿的月饼票。我懂了,这些人要么是买进卖出的“黄牛”,要么就是来抛出多余月饼票,或者是来淘便宜货的市民。 如今月饼花头十足,式样有粤、苏、台,口味有甜、咸、辣,馅心有豆沙、鲜肉甚至还有鱼翅、燕窝、冰淇淋、野山参……包装也是千奇百怪,木头、金属、塑料、纸料等。叫卖月饼的,不仅有食品店,还有许多五星级高档宾馆和弄堂边小摊。最近送快递的,忙得满天飞,其中不少是托了月饼的福。 时下上海人家,很少没有月饼和月饼票的。少的几盒几张,多则不计其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月饼票买卖市场,便应运而生。一方面是相关企业倾力推销,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消化不了。但只要月饼还是民间礼品,只要月饼票还是单位福利,只要月饼利润还是不低,那这种特殊的“二级市场”就不会消失。 我离开时,已过22时,月饼票“夜市”热闹依旧。看样子,月饼票二手市场,仍要维持一周左右。过了中秋,“黄牛”便作鸟兽散,另辟蹊径。产销人员,则可总结经验,论功行赏。只是五花八门的月饼,命运将不尽相同,有的下了壮汉的肚,有的继续待售求沽,有的成了家中的摆设,有的无奈与垃圾箱为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