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广告
第A33版: 新民环球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格控制申请资格 房型紧跟经济形势 年迈屋主又得实惠
组屋:让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

张永兴

  ■ 新加坡一个较新的政府组屋区 新华社记者 张永兴 摄

  新加坡政府近期宣布,将推出“屋契回购计划”,回购老年人组屋。根据该计划,组屋屋主在售房后仍可在已售房里再住30年,从而确保年迈屋主既有养老金,又有栖身所。这是新加坡政府完善住房政策的又一举措。多年来,新加坡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组屋建造、销售和出租以及商品房销售政策,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政府回购老人组屋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本月初宣布,政府将划拨一笔额外津贴,以吸引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组屋屋主加入“屋契回购计划”。计划规定,拥有两房或三房式组屋、且仅从建屋发展局购买过一套组屋的62岁及以上老人有资格参与这个计划。组屋屋主的屋契将缩短至30年,政府将以现金回购他们剩余时间的屋契。

  此举旨在帮助组屋屋主利用其住宅变现。至于屋主可以套取多少现金,取决于建屋发展局根据组屋市价来计算剩余屋契价值的结果。

  按照计划,屋主所能获得的总款额(包括屋契回购的价值和额外津贴),将分成3个部分发放:

  第一部分款项:屋主加入计划时将首先获得一笔一次性款项;

  第二部分款项:政府将在某个年限内,每月向屋主发放一笔款额作为退休生活费。屋主若在这个年限内去世,剩余款额将发放给其家人。

  第三部分款项:用于购买长寿保险,屋主寿命若超过第二部分付出款额的年限时,继续保有收入养老。

  马宝山说,如果长寿保险所给予的款额足够屋主支付租金,他就可以继续住在同一套屋子内。但在现阶段,政府无法承诺屋主仍旧可以继续住在同一个组屋内,但至少会有栖身之处。

  据统计,新加坡大约2.5万名组屋屋主可在此计划中受惠。

  现行的老年人房屋变现方法往往是年迈的屋主卖掉组屋,搬入价值6万美元以上、屋契为30年、只有一个房间的公寓。考虑到许多老人不愿离开久居的组屋,新计划作出重大改进,使得老年人不一定搬出他们原来的住所。

  一些老年屋主对“屋契回购计划”很感兴趣。60岁的娄先生说:“这比原来的办法好,不用搬到陌生的环境,也不用搬进更小的公寓。”64岁的拉赫曼认为组屋变现很有吸引力,“如果我和妻子缺钱用,这是个变现的好机会”。

  组屋坚持“自住为主”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土地资源紧缺,因此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房地产市场管理办法,即政府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政府主导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从而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难问题,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便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这不但给国民提供住所,也让国民拥有资产,对国家有更大的认同感。

  新加坡的民用住宅房地产市场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商品房由私人投资建造,按市场价格发售,主要客户群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目前,新加坡约有私人住宅20多万套,类型有共管式公寓(非有地住宅),私人公寓以及有地住房等。而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

  目前,新加坡每年将国内生产总值的9%用于组屋建设。在过去40多年间,政府总共修建了将近100万套组屋,从而使全国目前大约84%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之中。

  建屋发展局对组屋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为主”,严格限制居民购买组屋的次数。购买组屋后,屋主在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在购买后5年之内,组屋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购买新房子,必须退出旧组屋,以防有些人投机多占。另外,按照相关规定,屋主出售购买不足一年的房屋,需缴纳高额房产税,这对平抑商品房价,避免炒房甚为有效。

  根据相关政府规定,任何人在买卖组屋时必须提供翔实的资料。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当事人将面临高达5000新元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或者两者兼施。

  政府新组屋只供新加坡公民享用。如果夫妇俩都是常驻公民(持绿卡者),只能购买二手组屋,与新组屋无缘;若是单身或夫妇俩只有一人持绿卡,只能租房,不能买房。

  公平原则合理分配

  就组屋分配制度而言,也颇有章法。一般来说,组屋建成后,建屋发展局会以国民的收入水平为依据,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符合政府配房条件的住户一律排队轮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购房待遇。具体而言,组屋按地段与面积不同,价格从15万新元(约合9.93万美元)到25万新元(16.56万美元)不等。

  符合购房条件者,可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优惠按揭贷款。而设立于1955年的中央公积金则是新加坡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是一项强制性储蓄计划,由员工和雇主每月按一定比例交纳。在购买组屋时,公积金可以用于支付首付款,也可用于支付月供。

  此外,政府还以各种形式向公民提供大量住房补贴,从而使组屋价格保持在一般新加坡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政府去年还推出额外公积金房屋津贴计划,为首次购买组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5000新元(3311美元)至2万新元(1.32万美元)的额外津贴。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间,新加坡的房地产交易十分兴旺,组屋价格在上半年上扬4.2%,80万名屋主的组屋在18个月里增值6%。

  楼价的升涨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已拥有房地产的人资产增值,但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拥有房产的“门槛”也增高,尤其是第一次购屋者,手上并没有可供出售的物业,在房价持续攀升时购买房地产备感困难。

  对此,马宝山近日表示,政府准备在年内出台新措施,帮助低收入国民实现拥有组屋的愿望。他强调,尽管房地产价格攀升,但继续确保组屋价格处于广大国民所能负担的水平是重要的,特别是低收入家庭。

  房型随着形势变化

  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今年3月,马宝山在国会宣布进一步放宽组屋出租条例,目的是为让年迈屋主更容易套现,应付退休后的生活,同时也为经济困难的屋主提供套取现金的选择。

  原条例规定,未还清贷款者须住满10年后才能将整套组屋出租,已还清贷款者则须住满5年。而按照放宽后的条例,不论屋主是否还清房屋贷款,受津贴组屋的屋主住满5年、不受津贴组屋的屋主住满3年后便可出租整套组屋。符合资格可整套出租的组屋达64.5万套。目前,市场上有1.37万套组屋获得建屋发展局批准可整套出租,这其中32%不符合旧条例的出租资格。

  新条例公布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租组屋,然后搬去与家人或亲戚同住。约九成出租者是小家庭住户,约三分之一是55岁以上的年长者。出租的组屋类型主要是三房式和四房式,占65%。超过80%的出租者已住满至少6年。另外,57%出租组屋的屋主还在偿还房屋贷款。

  此外,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房地产市场的具体需求,改变大小住房的比例。比如,在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时,新加坡人对四房与五房式住房的需求增多,政府就增加这类住房的建设数量;反之,在金融危机后的不景气年间,二房与三房式住房的建设数量就比较多,四房与五房式住房就相应减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