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笔下的蔡老师 毛煦静 |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蔡老师,让魏巍用一生牵挂,用一生感恩。 没有激昂的赞歌。魏巍用朴素的语言,记录难忘的细节: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面对一群淘气贪玩的孩子,蔡老师没有嫌弃,没有怨恨。一个“从来不”,悟出她的宽容。即便那“仅仅有一次”,也在她与孩子的默契中一笑而过。这心有灵犀的背后,一定积累了许多爱的故事。 蔡老师“在课外的时候,教我们跳舞”,“在假日里,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一个好老师的身边,总是少不了孩子的身影。她和孩子,如同一首乐曲的两个声部,共同创作多彩的生活之歌。 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对文学的热爱,是蔡老师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它肥沃了孩子心灵的土壤,影响的是孩子漫长的人生。 尤其令魏巍难忘的,是童年时被“反对派”们欺侮的时候,蔡老师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所以,“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对蔡老师的无限依恋,使得暑假遥遥无期。以至于在熟睡的梦中,魏巍迷迷糊糊地走出席子“六尺远”,为的就是去找日思夜想的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噢,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女娃儿!惊叹之余,不禁用自己俗气的念头思量起来: 要是蔡老师的家长不放心她教孩子? 要是蔡老师的校长不放手让她带班? 要是蔡老师不得不忙于参加进修?应对考核?制定计划?整理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