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的麦蚕

殷祖安


  麦蚕是过去上海的一种土特产。它不是吃麦类的昆虫,只是因外形像第二次蜕皮后的蚕宝宝才得了此名。麦蚕是用麦类做成的食品。

  解放前和上世纪50年代初,到了麦蚕上市季节,市郊农民就肩挑两只大淘米箩,上盖洁白的毛巾,沿街叫卖麦蚕。由于价廉物美,又是时令食品,深受广大居民欢迎。麦蚕的食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盛在碗内,用调羹送入口中;二是像捏粢饭团似的食用。麦蚕不易存放,保鲜期仅一天时间,时长则就会变馊。如吃不完,可放在太阳下晒成麦蚕干,便可保存一年之久。食用时,可用面粉与麦蚕干加水调成糊状,放在油锅中煎成饼,味道也挺不错。但比起新鲜的麦蚕,要逊色许多。

  麦蚕制作的原料是小麦和元麦,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已灌浆饱满但仍呈青色的麦穗割下来,先用手搓,去除麦芒和麦皮,再扬播、烘炒、磨碾,共需大约6道工序。当最后用石磨碾时,就形成了“蚕宝宝”的摸样,也就是麦蚕了。

  麦蚕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人类身体必需的十余种微量元素。它糯而不腻,颊齿留香,极易消化,是老幼皆宜的大众食品。凡是吃过它的,都会赞不绝口,终身难忘。但它的上市周期异常短促,仅一星期左右。

  自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后,农田归属集体所有,农民无权私自采集麦穗制作麦蚕了,这是此后再也见不到麦蚕的原因。如今,不知会制作麦蚕的老人健在的还有几许?抢救我们上海地区的这一民间美食,已时不我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