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4版: 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雍《松溪钓艇图》

张德宁


  赵雍(1289—约1369)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赵氏一门,赵孟頫、管道昇夫妇,子赵雍,孙赵麟、赵风,外孙王蒙等,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影响了元、明、清直至现代将近一千年的中国书画的发展,这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赵雍继承家学,书、画俱精,虽说后人点评他未能超越雷池,但是赵孟頫开一代新风,涉及领域广泛,正需要有一个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赵雍可以说无愧为担当重任者。张羽题其画:“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传说赵孟頫晚年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遽逝,赵雍为之补全,其接续处竟无人能辨。他擅山水,师董、巨而兼容李、郭;精人物鞍马,得曹霸之神髓;写兰竹则腴润洒脱,又创以胭脂色点垛梅花,花密枝繁,别具一格;亦作界画。他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善于刻印,并创始以花乳石作印材,传世作品颇多。

  《松溪钓艇图》乃其传世精品,纵30厘米,横52.8厘米,纸本,墨笔。图左自识:“至正廿年二月既望仲穆画”。赵雍时年72岁,笔墨俱老。构图是典型的元画特征:宽阔的江河间隔前后两岸。元代画家多南方人,画中多水。“元四家”则都是江浙人,其中倪瓒及吴镇就特别好作一水分前后岸的“三段式”构图。此图江面辽阔,近处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头,神态宁静,一手执钓竿,似在等待愿者上钩。近岸的坡石中画四株树,前两株是松树,一株侧向江中,枝干枯槎,松叶攒针,犹是宋人李、郭画法,但已趋于简率;后两株是点叶树,一株作介字点,一株作横笔点。石旁点缀荆棘。近处的坡石及远岸的山峦,则以长披麻皴绘就,石廓及结构折转处以浓墨密点,显然是董、巨画法,但也趋向疏松。水面无水纹,只在远山的岸边水中略用淡墨干笔扫过,令人一看就知是元人的笔墨了。这种将李、郭画法与董、巨画法熔于一炉,正是发扬了赵孟頫“画贵有古意”,对古代传统之优秀处兼容并蓄的革新精神。

  面对这幅画,我不能不想到一个人,就是收藏这幅画并将之捐献故宫博物院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2002年2月,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张先生逝世20周年,特将17件曾为张收藏的书画展出,人们大多记下了《游春图卷》、《平复帖》、《雪江归棹图》、《诸上座帖》等名字。如果你去现场,就能发现这幅《松溪钓艇图》,原来与王冕的《墨梅图》、朱德润的《松溪放艇图》、张观的《疏林茅屋图》、方从义的《山水图》合装为《元五家合绘卷》,你就不能不为张伯驹先生收藏之珍贵所震惊,不能不为一个华夏子孙的拳拳赤子之心而热血涌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