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水马龙虽不见 繁华热闹却依旧
——沪上首个“无车日” 现场见闻
张欣平、屠仕超


  今天是申城首次推行的“无车日”。早上7时过后,记者和实习生分别赶到淮海路陕西路、南京路石门路观察,往日车水马龙、道路拥堵的情景已不见,宽阔的马路上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不时驶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市民对上海首个“无车日”感到十分新鲜,不少“有车族”改为骑自行车出行,一些市民还特意在淮海路、南京路上散步,欣赏与往日繁华喧闹不同的风情。

  “有车族”周先生今天一大早就步行出门了,趁着上班前的间隙,不时拿起相机,对着空荡荡的马路“咔嚓咔嚓”,他笑呵呵地说:“把淮海路‘与众不同’的风景拍下来作为上海首个‘无车日’的纪念,特别有意义。”

  家住长宁区的钱小姐认为,“无车日”活动让她走在马路上享受到了难得的清净,以前每天上下班都要被浓浓的汽车尾气“包围”。钱小姐说,上海首个“无车日”示范区仅为小陆家嘴地区、南京路、淮海路这么三个地方,希望明年能把范围再扩大一些,如果推行“无车周”甚至“无车月”,那就更好了。

  在南京路一家区级机关供职的孙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但汽油一再涨价、道路十有八堵,百姓用车还是有节制的,毕竟上路花的是自己的钱。“就比如我,能不开车就尽量不开车;可公车却不同了,如果领导干部能带头乘公交、地铁,相信路上的车会减少很多……”一些“有车族”很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只有数量庞大的公车率先做出示范,私车才能仿效。

  一些市民认为开展该项活动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因为即使这一天大家都不开车,对全年交通环境的改善也只是“杯水车薪”。如果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辅助以相应的配套措施。其实,推行“无车日”活动的目的,就是鼓励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实习生 屠仕超

  评论 070922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