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的午餐 亢美 |
在淮海路上的某某广场上了6年班,中午就餐是一大烦恼事。由此推想,在上海林林总总、鳞次栉比的商务楼里,勤勉工作的女士们先生们大约免不了被这种烦恼困扰。 其实,广场内是有员工食堂的。我工作的那个公司曾经按月向员工发饭票,员工们也每天按时到宽敞的餐厅就餐。可是没多久就意见纷纷起来,最多的意见是饭菜单调、味道不好。后来换了一家公司,但好景不长,只过了一两个月,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这家公司做的饭菜还不如前面一家。 于是公司决定让员工自己选择:改饭票为资金,打入员工的工资卡;在食堂抑或是外出就餐,悉听尊便。此决定很令员工们满意,大家纷纷在中午互相邀约着去街上的各色餐馆调剂口味,我当然也在其列。 往东走,有云南路小吃一条街,“小绍兴”、“乔家栅”、“新亚大包”、“桂林米线”,不一而足;往西走,高楼里有高、中、低各类饭店食肆,豪华的如“翰林轩”,中等的如“干锅居”,便捷的如“麦当劳”、“肯德基”、“味千拉面”、“牛满地”;想要节约饭资的,则可以走进与淮海路相交的各条小路,深处的石库门房子楼下开着不少小饭铺,如“吉祥馄饨”、“瓦罐汤”、“巴辣子”,价廉物美。尤其是那瓦罐汤,以小排骨为主料,配以菌菇、萝卜、山药、黄豆、芋艿等等辅料,做出近二十个品种,一罐汤配一碗饭、一碟萝卜干咸菜,不油不腻,热热乎乎,鲜美爽口,有在家里吃饭的感觉。 大凡一个单位的同仁总会因午餐形成若干个固定的“饭搭子”,到点准时同行,这大多是口味相似,意趣相投的缘故。不过,也有打破固定格局的时候,比如有人发现,“太湖船菜”午市有便宜的特价菜,还有免费且无限量供应的蔬果沙律和甜汤,就有人隔三差五地组织“大聚餐”,三五个人,甚至七八个人去大吃一顿。吃这种特价菜人越多越划算,5个人只须点3只菜,7个人只须点四五个菜,平摊到每个人只有10元左右。菜的味道倒可以尝到好几种,男士还可以放开肚皮大嚼蔬果沙律,海喝甜汤,反正是免费且无限量的。这种时候,我总是积极的参与者。 包围着商务楼的餐饮业同行竞争激烈,除了在特色、价格上做文章,更在服务上下功夫。一般的快餐类饭店都有外卖,连那种烫得舌头打泡的瓦罐汤都送外卖。系着围裙的妹子满头大汗把汤送进开着中央空调的商务楼里,还要再一次来收取白领们餐毕后的空瓦罐。偶尔,我也会打个电话到吉祥馄饨店预约,到了正午12点笃悠悠地走过去,店主核对派给的号码,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就端过来了。省去了排队干等,嘴里舒服,心里更舒服。 自由的午餐兴高采烈地大约维持了半年,开始流行一句戏噱:走遍淮海路,吃遍云南路,扫遍西藏路。但接下来再吃什么呢?每到中午,就会听到“今天去哪里”、“今天吃什么”之类的问话,还会听到“不知道”、“没想好”之类的回答。唉,面对着多样化的美食选择,人们竟有些左右为难起来。“民以食为天”,吃饭,真是个大问题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