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师程十发身旁耳濡目染 马元浩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马元浩 摄影家。1944年 出生于上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6年 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1990年 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IBC)。1991年 定居香港。2004年 自港返沪,成立马元浩艺术工作室。近年来,用水墨画和摄影合成,自主创新了“墨影画”。 2007年盛暑,国画大师程十发仙逝,这是一个烫烙人心的夏天。 我现年64岁,15岁时识见先生,至今半个世纪。先进程家为徒,后又成婿,长时间陪在恩师身边,今大师撒手人寰,我回忆起件件桩桩大事小事,泪涌心间…… 仰识先生 我15岁时的某天,徐汇区少年宫国画组选送我到市工人文化宫参加笔会。当时有苏联专家嘉宾光临,并有程十发、丁浩两位著名画家担当评委。十发先生看到孺子马元浩画的墨竹,边读款,边议:“一十五岁马元浩画,不错。”我被褒很是高兴,第二天斗胆带上几幅习作,找上画院求教老师。他一一看完说:“马元浩,你可以到我家来学习,延庆路141号。”从此我仰识大师。经常上门求教,并奠定了我一世人生之路。 助我高考 1961年,我高中毕业,适逢困难时期,高校招生名额减少,而我又成绩欠佳,临考胆怯,我向程先生坦白欠缺。他久久望着我,慢慢说:“那怎么办?现在补习,临时上轿穿耳朵,来不及了。只有避重就轻,找一个冷门专业报名,报的人少了,你就可以矮中见长,窍门得分。”于是他与我一同研究,选定上海财经学院商品检验专业。我幸运考中,去他家报喜,他说:“办事情思路对了,就有捷径可走。”他嘴角带着微笑。 1965年“文革”前一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在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第二年发生“文革”后他提醒我说:“当初亏得你去读了财经四年制,1965年毕业,倘使读了五年、六年的理科、医科,碰上现在毕业,你就触霉头了。”他为我庆幸,而我心想,托老师的福,算我运气好。 “文革”遭遇 “文革”灾难终于降临十发。一天,我去程家,画院正在批斗学术权威,他迟迟未归家,全家人为他担心,我去门口等候,见他远远过来,我迎了上去。他指了指胸前挂着一块吊牌说:“今天批斗,挨批的人都吊了一块‘牛鬼蛇神’胸牌。批斗结束,放我们出来时规定不许取下牌子,但等一走远好些人急忙取下牌子。我偏挂在胸前,乘公交回家,车上人先是惊奇地看着我,接着不声不响对我望着,继有人认出牌子上‘程十发’三字,对上号了,我原来就是那位反动学术权威。但所有人没有一个敌视我,倒有不少人在同情中流露出一种敬赞。我被批斗的怨气,一下子受到抚慰。”他在调侃中取下胸牌。 我问他:“现在为啥急着取下来?”他反诘我:“侬想让我吓煞师娘?” 又有一次,他挨斗后回家闷坐着,我给他倒了一杯茶,见他一个人在发笑。我奇怪问他为啥发笑?他讲:“今天批斗,文艺界开大会。我与京剧院周信芳同台被斗,我一直低着头,大批判发言一句也没听进去,周信芳的脚我倒研究了一个多钟头。从《徐策跑城》到《萧何月下追韩信》,脚下功夫不得了。现在叫我送双鞋子给他,尺码一点也不会搞错。”还有一次,他被批斗回来,被弄得不像样,浑身墨汁,还有许多糨糊,我急忙将他拉进卫生间。我知道他被造反派污辱,身心受到欺凌,真为他难过,马上给他换衣。他说:“这些造反派不拿我当人,把我变成了宣纸,在我身上泼墨汁。还把我当墙壁,朝我身上刮糨糊,好比拿我身体在裱画……” 我又气又难过地给他换衣,他说:“你马上给我把衣服洗一洗,你不要出去,不要让师娘看出你流过眼泪。”说完,他换了一副表情走了出去。 程门为婿 1967年“文革”进入了高潮,十发先生的长女程欣荪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已经成为《白毛女》等剧目的服装设计师。她仍单身,无男友,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医生,程欣荪婉言拒绝,她不喜欢。那时师娘面上有个长辈,尊称三外婆,为外孙女的婚姻着急。她给师娘提出,那个经常来家中的元浩你们都很喜欢嘛?我倒看这个青年不错。她先问师娘,又问十发先生,得到同意后,再来问我。欣荪大我两岁,每逢星期天休息,我去程家,有时见她周日休息在家也在专注设计与画画。总之,我们讲话不多,我很高兴地应允婚事,最后三外婆去问程欣荪本人,说两老同意,元浩答应,只等她表态了,程欣荪点头同意。好笑的是我与她不少见面,但还要三外婆做媒。于是在1967年我与程欣荪结婚。 筹备结婚时,我用碱水将我家里的老家具洗了洗,再油漆了一遍。睡觉的棕绷是当时在杭州剧团工作的欣荪的大弟程助,请人穿了一个,再送到上海。结婚那天,二人只有9元钱,老丈人到了晚上很晚才来看我们,因为那时他已成了“专政”对象,在淮海路扫马路,收工之后才可脱身。 经济拮据 因为欣荪的大弟程助去杭州工作,二弟程多多又去农场,我与欣荪在上海。我应两老要求,随欣荪搬到她家,与十发先生一同生活。于是我在程家承担了16年的买菜和洗衣的家务。家中经济困难到何种程度我一清二楚。最艰难的一天,全家只有2角钱,煤米油盐全告急。之前我母亲患癌症,我常去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变卖皮衣服等用品,给母亲看病。因此我对卖旧货较熟悉,当时十发家无朋友来往,也无处借款,此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叫我将他家里清朝制的一只圆红木桌子及四只圆凳拿到旧货店出售。当店家发现东西是程十发的,就变成“阶级斗争”新动向了。好在画院中接电话的不是造反派与工宣队,而是军宣队。军人心善,同意变卖,可惜五件清朝红木家具只售了15元,但是渡过了饿肚难关。 “四人帮”打倒之后,渐渐可以画画了,刚开始时,上海友谊商店可以收购名人字画,小幅5元一张,较大幅15元一张。后来亏得有些画稿酬款帮助了师娘治病。 程潼轶闻 十发先生本名程潼,他年轻时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老师李仲乾见了程潼作品,给予嘉许,并说:“一尺为十寸,一程为十发。”给程潼取字为“十发”,且富有大发之意。从此程潼笔名为程十发。 1924年时,齐鲁军阀作乱,波及江浙,程潼全家避难于张祥河旧宅。其间又到上海避乱数月。一天叔叔带着5岁的侄子程潼到清莲阁茶楼。他从小顽皮,一会儿私自走到茶楼门口玩耍,叔叔一下子发现侄子不见,急忙到茶楼外寻找。好险,程潼已被人拐到马路对面,叔叔急忙大呼追过去,拐子脱身逃跑,这才领回程潼。此事十发先生自小铭记在心。他说,差一分钟,世界上也就没有一个国画家程十发了。 抗战胜利不久,他脖子上生了一个淋巴结瘤,久治不愈,脖子溃烂,束手无策。一天他在杭州西湖畔,身边走过一位白髯老人,一步三回头看他,终于停步对他说,赶紧将海马烤灸成灰,用黄酒调服,数日即愈,不然,会有危险。十发问老人如何答谢,老人说,只需将秘方多给患同病之人传授,救人做好事,就算答谢。他照嘱用药,果然不几日瘤体痊愈。他告诉我,这个老人一定是个仙人,给他迷途指路,救他出险。 1957年,十发去云南采风,在大榕树下,他现场铺开宣纸,当场就对着少数民族形象彩墨写生。在他之前,从无有人直接在纸上当场彩笔写生,一般都是先有草稿,然后作画。而他在实践中找到了彩墨创作的宝贵灵感。 “文革”快要结束,当时北京谷牧派了曹大征,以中国轻工业总公司名义出差来上海了解“四人帮”情况。为避人耳目,天天来十发先生家茶谈。在这过程中,十发先生给他画了一套精品红楼梦十二金钗的人物画。后来我把它出版了月历。 我在北京见着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她告诉我,叶帅尤爱十发大作,请我转告要求代叶帅求画。我将话转达,不多天,先生的一幅精品“屈原”特地寄到北京,要我转交给叶帅。1979年,我花了两年时间,编了程十发画册1~9册,用笔名“一虹”,意思浩气贯长虹。这9册丛书是程十发资料最全的丛书。 1991年12月底,我去香港定居。在去港之前,1990年12月23日,我给岳父、岳母在锦江饭店举办了他们的金婚纪念。1991年三月初三,我在松江为十发举行了70大寿。1991年7月我又在上海美术馆办了“程十发全家画展”,十发先生偕同妻子张金锜、女儿程欣荪、儿子程助、程多多、女婿马元浩、外孙女马晴,三代七人参加了画展。不久我于当年12月底离开上海别了十发大师赴港定居。 后来我妻程欣荪不幸患癌症逝世,十发先生痛失爱女,打击很深。之后,我久居香港,投入了新的工作,很少来沪。后来我在港成立家庭。 十发画论 中国画家,大凡都有偏长,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而三者全精,作品都达上乘层面,为数寥寥。所以程十发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大画家。另,在书法超群,题跋诗词文学见功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十发仍居翘楚。 为此,有不少朋友问我,常年在十发身边,大师哪种题材最为出类拔萃?我认为三者全精,但最为出彩的是花卉。他青少年学画时,从山水入手,掌握了扎实的传统基础。上世纪50年代通过大量画连环画的实践,在线条上创造出自己独特技法。60年代,他注重画面装饰华美,更从民间艺术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绚丽风格,使不同阶层的观画者能喜闻乐见。“文革”十年,无奈封笔,但他心中从来没有停止“作画”,时常一人闭眼默画,反而“面壁”彻悟练成内功。“文革”后期,开始画英雄人物,因政治因素,样板戏剧“三突出”手法影响画作。刻画英雄,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拘泥于端庄正面。倒是“文革”一结束,将十年积藏于自己的艺术悟得,喷薄于花卉,在山石花鸟中寄托传播自己感情,此时画家一发而不可收,无论笔触、构图、色彩或书法题跋都体现出从未有过的奔放、驰骋,见端于作品。所以我认为十发的作品中花鸟就此更显光华。到了80年代生活幸福,节奏从容,此时的山水画彩墨相融,娴雅而有韵律。上世纪40年代,他以陈老莲、任伯年等前辈为模本,揣摩画风,而在长期实践中又巧用书法节奏去描制画品,于是十发的画风特别具备强烈的综合节奏,这是他画风中的超人手段。 长思绵远 十发大师走了,画坛陨落一颗巨星。我不喜欢夏天,1993年热暑,师娘过世;1996年夏天,走了程欣荪,今夏,恩师又永别人间。对于我来说,是他老人家决定了我的一生之路,尤感难受: 今天,我想起了您, 瞬时,又似回到您的身边, 就在想念您的一刻, 浓浓哀思、缠绕心间…… 往事如此清晰, 如今忆来亲切不断, 一尺十寸,一程十发啊, 可您已隔我们遥远无边, 您的画中伴有声容笑貌, 留给后人长思绵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