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宁夏专版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美丽足球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3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申城第一高楼?

张景岳

  ■ 外滩沙逊大厦和中国银行
  ■ 陈香梅女士(最左边)第一次露面(沙逊大厦)

  本月14日,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封顶。它在建成之后将以492米与101层的高度,在“楼顶高度”、“人可到达高度”这两项指标上均成为世界第一高楼。令人振奋之际,我们不禁要问,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谁曾是申城第一高楼?

  屹立千年的龙华古塔

  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在今日市建成区范围内,上海就有了自己的中国式高楼——龙华塔。它建于公元977年,时属北宋初期。在长达93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龙华寺一直以其高40.55米、共7层的雄姿,而稳居申城第一楼的宝座。它外形壮观,是一栋富有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宝塔。它知名度也很高,近300年来,每逢龙华庙会总是游人如织。由于龙华寺的香火很盛,前去瞻仰龙华塔的人自然也非常多,留下了“层楼耸翠穷双目,古塔凌空接九天”等动人的诗句。

  龙华塔,作为古代的申城第一楼。虽然它具备了应有的高度、层次与知名度,但是它的实用性实在不大,凡是登临过龙华塔的人都会对此深有感触。不仅塔内每一层楼的面积非常狭小,而且供人行走的楼梯也实在太陡太窄了点,上去下来简直就像爬山一样非常累。看来这种古代摩天楼只适合在远处观望朝拜,而绝对不适合在里面居住生活。

  由于受到古代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限制,古代上海实际使用的房屋普遍只有二层楼高,即使到了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其变化与提高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由于租界洋商仍然以传统的砖木石块作为主要建材,因此尽管房屋的外观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所盖的洋楼最初仍以二层为主,以后也只是逐步过渡到以三层为主,最多不过在其上再加一个低矮的阁楼或高耸的钟楼而已。以1893年建成的第二代海关大楼为例,它以3层楼房为主体,另在主楼中央有一高33.55米、共六层的钟楼。作为当时外滩最高建筑,无论从层次或高度上都没有超过古老的龙华塔,此种状况直到1916年才发生根本变化。

  独领风骚的外滩楼群

  1916年夏天,在广东路外滩耸立起一栋名为有利大楼的崭新建筑,它的主立面为6层,非主立面为10层,再加一塔楼,其总高度达到45.75米,终于一举超过龙华塔而夺得了申城第一楼的桂冠。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全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栋采用全钢框架结构的大楼。其实这场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革命早在10年之前就在上海外滩起步了。

  从1906—1908年,坐落于南京路外滩的汇中饭店正在建造之中。它有两大新奇之处,一是大楼主体虽然仍为砖木结构,但已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这使大楼的身骨变得十分硬朗。二是美国奥的斯公司为大楼安装了上海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梯,这使顾客上下变得轻松自如。众所周知,正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钢材与电梯的使用,才使人类建造摩天大楼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汇中饭店也由此成为整个外滩乃至整个上海最早高达六层的大楼。

  进入上世纪20年代以后,尽管申城第一高楼的桂冠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滩的某栋大楼手中,但是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其建筑高度的纪录也被屡屡刷新,其易手他人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1924年,位于九江路外滩的字林西报大楼建成,这是上海滩上第一栋高达40米、共十层的建筑。它原本应该是申城第一楼,但遗憾的是早在一年前,福州路外滩处就有了一栋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豪华的建筑落成了,这就是耗资高达1000万银元的汇丰银行大楼。它的建筑主体虽为5层,但加上一个2层高的鼓座与至少3层高的圆形穹顶后,其总高度便达到57米,从而一举夺冠。不过仅仅过了四年,汇丰银行的高度又被它旁边的海关大楼所超越了。第三代海关大楼是1927年底建成的,它由高8层的建筑主体与高3层的钟楼所组成,成为全上海第一个突破70米高度的建筑,它因此成为申城第一楼。但仅仅两年之后,就移交给位于南京路外滩的沙逊大厦了。

  沙逊大厦是二十年代外滩建造起来的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全上海第一栋在真正意义上突破10层的摩天大楼。虽然它的主体部分为9层,但临外滩的东部塔楼部分已高达12层、最引人注目的是塔楼上方还有一个高达19米的金字塔形屋顶,这是受1922年发现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的影响而特意建造的,因此整栋大楼的高度便达到了77米。沙逊大厦还拥有号称远东最豪华的华懋饭店,因此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便在此举行。1947年6月16日,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便在此处召开,市长吴国桢也于当晚在此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来自各方的中外贵宾。从当时所拍的新闻纪录电影中可知,飞将军陈纳德也带了他的女友来了。这恐怕是陈香梅女士第一次与陈纳德将军成双作对出现在重要的公众场合并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1929年,既是沙逊大厦夺得申城第一楼桂冠的一年,也是上海滩掀起建造摩天楼空前热潮的一年,争夺这项桂冠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就在同一年,沙逊大厦便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挑战者,那就是坐落于今茂名路近淮海路的华懋公寓。

  群雄并起的摩天大楼

  1929年,当市区东面耸立起沙逊大厦时,在市区西部又建成了华懋公寓(今锦江饭店北楼)。此楼有两大特点,一是造型简洁、外观整齐,不像沙逊大厦,头上有一顶纯粹用于装饰毫无实用意义的“高帽子”。二是楼层很高,达14层,这在当时上海可谓绝无仅有首屈一指。只因施工时承包商偷工减料,建成后整体下沉近3米,底层几乎成了地下室,这才由14层变为老上海人所津津乐道的“十三层楼”。尽管从高度上讲它只有57米,但是它实实在在不戴什么高帽子,所以在上海老百姓心目中,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申城第一楼。故当时一提起申城摩天楼便有“先有十三层楼,后有廿四层楼”的说法。

  确实,在1929—1938的十年间,上海出现了一股建造高楼大厦的空前热潮,一共有31栋10层以上的大楼先后建成,特别在1933、1934这两年,尤为火爆与集中,竟有15栋这样的高楼拔地而起。争夺申城第一楼桂冠的竞争,也因此进入了群雄并起的白热化的阶段。就拿1933、1934这两年来讲,除了国际饭店外,还有三座摩天楼的高度超过了70米。1933年,就在最繁华的南京路永安公司旁,耸立起一栋直冲云天的新永安大楼。它高72米、共22层,因此申城第一楼的桂冠便毫无悬念地戴到了自己的头上,可惜一年之后便易手他人了。1934年两栋外形相似的摩天楼几乎同时建成。一栋是坐落在茂名路淮海路的峻岭公寓(今锦江饭店中楼),它中间主楼较高,东西两侧对称,呈逐步下降之势。这使整个建筑像泰山一样气势宏伟厚实端庄。此大楼自建成之后就成为海上名人聚居之地,如抗战胜利之后,杜月笙一直居住在此。不过就在此时另一栋高楼也在黄浦江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北堍建成,它就是著名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在外形与功能上,百老汇大厦与峻岭公寓两者非常相似,均为美国现代主义风格的摩天大楼样式,都是供来沪外侨居住使用的。所不同的是百老汇大厦是当年全上海最好的观景台,而峻岭公寓则地处市中心环境最幽雅的地段。最关键的是,前者高76.7米、共22层与后者高78米、共18层相比,真可谓各有特长难分高下。将申城第一楼桂冠赠予谁都不为过。好在这一选择难题由于国际饭店的诞生而迎刃而解了。

  威震远东的国际饭店

  在1934年的南京西路黄河路口,旧上海摩天楼中真正的王者终于正式登场了。它以高83.8米、共24层的绝对优势无可争辩地成为了申城第一楼。这栋大楼的诞生可以讲都是海纳百川的产物。它的大部分建筑材料与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所请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建筑师匈牙利人邬达克。值得自豪的是,它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出资建造的。出资者是号称北四行的金城、中南、盐业、大陆这四家华资银行。大楼的施工者也是中国人,即沪上有名的陶桂林馥记营造厂。

  国际饭店建成以后,不少市民都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其中有一位从苏州来沪的翩翩少年,他看得简直入了迷。这促成了他日后去美国宾州大学专门攻读建筑学,若干年后,又因成功地设计了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而名震海外。他就是著名的大建筑师贝聿铭。上海的一栋摩天楼成全了一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这也是一段难得的佳话。

  国际饭店营业后,不少高档社交活动纷纷来此举行。1935年2月18日,梅兰芳与胡蝶赴苏联访问前夕,外交界、影视界的人士假座此处二楼举行盛大的欢送会。从当时拍摄的新闻电影中可以看到,著名影星阮玲玉也在场,她频频露出动人的微笑。可谁也没有料到,只过了短短18天时间她便告别了人世。号称默片时代影后的阮玲玉竟在国际饭店内为世人留下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微笑。

  从1934年到1982年,在这长达48年的岁月中,国际饭店一直将申城第一高楼的桂冠牢牢地戴在自己头上,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3年才易手于高91米、共26层的上海宾馆。更值得骄傲的是,刚建成的国际饭店还是当时整个远东地区的第一高楼。直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不过与那时美国的摩天大楼相比,国际饭店便显得相形见绌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使我们看到了祖国的飞速进步,感到无比的自豪。 ◆ 张景岳(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馆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