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艳遇》看晋版《茶馆》 ——两度来沪的话剧《立秋》为何吸引企业家 朱光 |
| ||
|
人称舞台版《大宅门》的话剧《立秋》,将于28日在沪演出,吸引了众多企业老总前来踊跃购票。据演出主办方美琪大戏院分析,此剧讲究诚信的主旨和金融历史的题材,特别吸引企业家,他们更愿意在观剧中体会商战的酸甜苦辣。 讲述晋商沉浮史 除了“舞台版的《大宅门》”,讲述山西晋商沉浮的《立秋》,还被誉为“山西版的《茶馆》”。不少企业家就是冲着这些评价来的。该剧演绎了晋商票号富甲兴衰的传奇。在时局动荡的民国年代,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在劫难逃。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各种困境,恪守祖训,誓为丰德护碑守门。剧中还贯穿有两家儿女的结亲未果和马洪翰之子马江涛弃商从艺、与父不相认等矛盾冲突,使这台多场景历史话剧情节跌宕。 研究商道好教材 这是该剧第二次到上海,此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巡演数百场。一批企业家对该剧观后评价不错。这些企业家包括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祥、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等。他们表示,晋商覆舟的宿命,是清末民初中国商业危机的案例,警醒着今天面对新的历史机遇的人们,这是一个值得MBA学生和金融界人士钻研、借鉴的好教材。 呼唤题材多样化 《立秋》的未演先热,也给话剧市场提出了一个启示:期待有更多《立秋》这样的戏,期待上海的话剧题材更加丰富多彩与多样化。一位国企的老总表示,有时候想与员工一起到剧院去过组织生活,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剧目。上海话剧舞台的戏是白领生活题材。常常上演的剧目不是《与前妻谈恋爱》就是《艳遇》,更适合年轻情侣一同观看。像《立秋》这样关注国家命运、又与中青年企业家的生活感受比较贴近的剧目少之又少。 近年来,“新上海人”大大增加,其中不乏各领域的骨干人才。虽然这出来自山西的剧目,能够暂时满足中青年企业家的欣赏需求,但是上海本土也需要创作、扶持这一类剧目,以满足多层面观众对舞台艺术的追求。 本报记者 朱光 评论 0709231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