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不忘理财

夏伯年


  许多人有这样的观点:赚钱的时候拼命赚,花钱的时候尽情花,比如,在旅游时只要玩得开心,多花点钱也不冤枉。其实,这种观点是有悖于理财精神的,正因为有这种思想,许多人在旅游时花了“冤枉钱”。笔者提醒大家,在旅游时也莫忘理财,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尽可能避开“黄金周”。因为在“黄金周”,什么都变得“金贵”了,如景点门票涨了、购物价格贵了等等。这样,我们出游的“成本”会很高,而预期效果不会很理想。有人说:“你们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就是会算。”我们组织员工外出旅游,一般都选择在长假以后。在长假期间,让员工在家里“养精蓄锐”,让自己彻底放松,以便在旅游中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将有限的资金“用足用活”。

  其次,不要迷信“打折”。有人贪图“便宜”,盲目追求“打折”,结果还是得不偿失。比如,在旅游时,有时候遇到服务质量问题,当游客提出疑义时,导游会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买的半价票!”

  还有,捂紧自己的口袋。有些导游将“黄金周”变成“采购周”,风风火火“游”商店。其实,旅游主要是一种“精神享受”,当然,旅游归来“大包小包”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尽可能淡化物质的内容,真正做到花钱不多,但在精神上“满载而归”。夏伯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