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草根” 安铁生 |
近几年来,“草根”一词频现我们的媒体,看似“乡土气息”颇浓的平凡字眼,却是个外来货。“草根”(grassroots)始用于19世纪的美国,那时美国席卷淘金狂潮,流传有山脉草皮茂盛的下面蕴藏着黄金之说,后来此词引入社会学领域。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将它单列词条,释义为群众的、基层的、根本的、乡村地区的,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的。 其实古来中国人对根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老子说“柢固则生长,根生则不败”,即是成语“根生柢固”的出处;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植物同根喻兄弟为同父母所生,十分形象生动感人;明代的《菜根谭》一书之所以取此名,源自民间俗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本草纲目》序中说,“草根树皮”、“效用则大”;沪浙一带人旧时取名选“阿根”的很多,意在根基扎得牢,家兴事业旺,传承踏实作风。 而今与老百姓比较亲近的名人打“草根”牌的不少,颇为时髦。名片上印着“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因十多年来一直在北京天桥演出,大雅大俗的风格受到大家的欢迎,虽出了名仍自称“草根演员”;以“超女”为代表的电视造星运动,宣称秉承了坚韧的“草根”精神;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品三国”深为观众喜爱,人们问他定位何种风格,他自从去了南京之后来了灵感,自命“草根”萝卜史学;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访谈节目《陈蓉博客》里曾迎来一位客人——“中国第一职业投资人”、国内最老的股民“杨百万”,他说他是钢厂工人出身,是“草根”,现在则是草根中的“冬虫夏草”(生于地下的菌类名贵药材,不属生物学上的根及根茎类)…… 笔者跟药材打交道多年,深知“草根”的药用价值。根及根茎类药材举不胜举,人参、党参、三七、甘草、大黄、何首乌、当归、黄芪、半夏、贝母、丹参、生姜、半夏、黄连、板兰根等都是,许多都是中医笔下的主角(君臣佐使中的君药)。本来隐没于土下、默默奉献的这些“草根”现在名声都很大,有的价格还很贵,人参、三七、冬虫夏草即是,亦让很多平民百姓无奈。 草根生生不息,绿了大地,美了世界,我们要记住两句普普通通但又意味深远的话:一个是中国民间的,“根深才会叶茂”;一个是外国的,“抓住根的总是平凡的土地”。让我们“把根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