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饮食原则 金迪 蔡东联 |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破裂等症。为了增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饮食应采取以下措施: 1.防燥养阴 秋季饮食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古代著名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多食芝麻、核桃、花生、糯米、蜂蜜、乳品、甘蔗、梨、香蕉、莲藕、萝卜等,可以滋阴润肺养血。而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食物纤维等,对预防秋季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2.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即少吃辛辣的食品,如葱、姜、蒜、辣椒等。中医认为肺属辛,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止肺气太盛。此外,肺气过盛可损伤肝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山楂等。 ⒊ 经常食粥 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的方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生地汁粥、银耳莲子粥、麻仁栗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4.适时进补 适当服用些维生素类制剂,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川贝、胖大海等。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秋天更要注意养阴,可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金迪 蔡东联(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营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