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升学,不只有补课请家教死啃书本一条道——
他进哈佛,归功于做了7年“小记者”


  陈中崛,当年从向明中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哈佛大学,随后进入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前不久,这位当年的小记者,在欣然接受上海小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毫不保留地坦露了他的“升学秘诀”。

  问:您当小记者,父母不反对吗?

  答:小学三年级时,全市招聘小记者,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被录取了。刚开始父母只是想让我参加些课余活动能认识朋友,开拓视野,后来发觉我参加了小记者团后各方面都有了变化,尤其是语文成绩有了提高。还发现与我一同参加小记者团的朋友们都很优秀,所以父母十分支持我,他们后来还时常会抽出时间带我去采访。

  问:您做了几年小记者?哪些活动对您帮助最大?

  答:我做小记者一直做到初三,将近7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年暑假,希望工程组织在全国选了12名小记者去大别山区,我是其中之一。在那里,一个名叫胡艳林的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但是他仍不懈地努力求学。记得他在接过我们送给他的《中国少年报》时,先搬出一张很破旧的小桌子,接着用衣袖在桌面上擦了又擦,才把报纸放上去。当时我的感触很深,回到上海后我除了写报道外,还觉得应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后来,我和三个朋友发起了一个“一本书系友情”的活动,发动了全国各种各样的少年报纸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最后,我们成功地在全国200多所希望小学建立了图书馆!

  问:您认为小记者活动与学校课程是否会有冲突?

  答:我觉得冲突不大,小记者活动也大多安排在休息日,偶尔也会因采访任务重要而耽误上课,有时既要准备考试还要赶写稿子,这就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学业、活动两不误,可这也是一种很有用的能力锻炼啊!

  问:做小记者对您成长有何影响?

  答: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让我学会了跟不同的人接触。采访时经常会听到别人的经验之谈、人生的想法,这对我人生观的确立很有帮助。活动还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写稿时往往是从许多话语中提炼出中心意思,这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而在学校里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此外,小记者的活动还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去哈尔滨采访冰雕展,当时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我们乘坐的火车很挤,大伙儿在火车上站了整整一夜。

  问:您能谈谈哈佛入学考试的情况吗?小记者的经历对您考入哈佛是否起了什么作用?

  答:那一届1500多个考生中大多数是来自英国、中国香港等从小讲英语的学生,幸亏哈佛大学不仅仅看成绩,还看重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面试时我就提到了当年“一本书系友情”的活动以及采访胡艳林的故事,此外还谈到了在小记者活动中,我学会了做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写了《个人的想法》这篇文章。招生的老师觉得很有意思……

  问:在哈佛除了学习以外,您还参加了哪些活动?

  答:我参与了学生办的杂志《哈佛亚太评论》的工作,经常有机会和国内的政界和经济界的人物接触,当时我们还请韩正市长写了一篇关于道路交通的文章。后来我一直做到总编。此外,我当时还是国际学生联谊会的副主席,学生会活动常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来开讲座。

  问:您认为中国的小学生更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答:第一,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国外,学生经常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也会给他们这样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在国内课堂上就比较少。第二,团体活动能力。国外很重视团体的体育运动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棒球、美式橄榄球等,家长也会投入很大的精力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可国内家长会觉得让孩子多学点英语、乐器等一些比较实用。我觉得参加团体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第三,让不同背景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孩子都聚在一起,有利于他们学会跟不同的人交往。

  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上海中华小记者创作室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