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低价大闸蟹变身萝卜
读者讲述受骗经过 提醒市民不要中计
徐轶汝


  又到吃大闸蟹的季节。每年这个时节,总有一些市民在大街上遇到卖廉价大闸蟹的小贩,他们编出各种理由以极低的价钱卖蟹,购买者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回家一看才发现上了当。最近又有几名市民向本报反映自己的受骗经过。

  谎言一: 舍不得吃

  读者叶女士前两天在梅川路吉镇路附近遇到两名操安徽口音的外地人,对方很热情地拦下她,其中一名拎着一个黑色塑料袋的男子说:“朋友送了我们一些大闸蟹,我们是打工的,自己舍不得吃,想便宜一点卖掉。”叶女士见塑料袋中有8只大闸蟹,对方开价300元,最后以200元成交,没想到拿回家把袋子一打开,里面全是萝卜:“我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调了包。”

  谎言二: 是偷来的

  读者王女士昨天来电,说她在场中路三泉路附近遇到一个外地小贩,对方拎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想卖蟹给她,价钱出奇的低,只要30元500克。王女士有些心动,要求打开袋子看看货。这时小贩“神秘”地把她拉到僻静处说:“我实话实说,这袋蟹是偷来的,我老家孩子等着钱交学费呢……你要买就快买,螃蟹绝对好,不信你摸摸。”王女士在袋子外捏了几下,感觉里面全是螃蟹,于是,以260元的价钱成交。回家打开一看:“全是死蟹,没有一只可以吃的。”

  谎言三: 想赚外快

  读者赵先生前两天在沙岗路附近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那人对他说:“老先生,我是水产市场往大饭店送大闸蟹的送货员,今天早上老板叫我送货,可能是老板称错了,在饭店过秤时,多出来2000克,我想卖掉赚点外快,你要不要?”赵老先生虽然觉得小伙子的做法不对,但“抵挡”不住低价的诱惑,最后把口袋里所有的钱共190余元都给了小伙子,回到家发现也是一大袋大萝卜。

  【友情提醒】

  从上述案例来看,上当的市民有个共同点:相信天上会掉大馅饼。其实当这类“好事”降临时,“馅饼”十有八九是“陷阱”,提醒读者朋友莫贪街头小便宜。以卖廉价蟹为名行骗的小贩也有个共同点:编出各种各样离奇故事,花言巧语哄骗上当者相信他的螃蟹低价有“隐情”,同时用黑色塑料袋做掩护,快速调包或卖死蟹。本报记者 徐轶汝

  评论 070924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