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汉服 焚香拜月 沪上青年网友尝试传统祭月仪式 姜燕 |
|
焚香拜月,分食月饼,秉烛夜游。昨天,沪上不少青年网友在古城公园穿上汉服,尝试了一次传统的中秋祭月仪式。 祭月仪式 祭月 傍晚5时许,淡月初上东天,颇具古意的丹凤台上,响起悠扬的箫鼓之声,甬道上的红地毯给仪式增添一分隆重。朝东的祭台正中,摆着一只古色古香的方形祭案,案上一只香鼎,轻烟袅袅升起。仪式正式开始,40余名身着各色华丽汉服的青年男女分列案前,4人一组,跪在案前的席上,朝东叩拜。 分食 祭月之后,参祭众人围坐成一个圆,开始第二个项目“分食”。由担任祭司的网友站在圆圈中间,将月饼切好后,再由其他任“侍者”的网友分给围坐众人。接下来分食芋头、桂花酒和桂花宴。 “树中秋” 整个祭月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仪式是“树中秋”。事先准备好两根约2米长、竹叶和竹枝保留完好的竹竿,据说这是网友“苍狼”从家里的竹园砍下带来的。分食过后,大家纷纷点亮手中灯笼,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系挂在竹枝上。20多只灯笼挂好后,网友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在公园和附近的人民路上“游街”一圈。 整个仪式大约1个多小时。 体会传统 参加祭月的网友何玉洁告诉记者,她刚大学毕业来到上海,第一次没和父母一起过中秋。不过在这次祭祀活动中,她感受到了“团圆”对中国人的含义。 组织这次活动的是汉文化网站“汉未央”,网站创立者姚渊告诉记者,祭月的礼俗由来已久,古时候是家祭,随着祭祀活动淡化,家祭已不复存在,所以采取了这次“公祭”的形式。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分桂花酒也是传统习俗之一。“树中秋”是人们祭月后,挑灯夜游,满园灯火,如繁星点点,以此庆贺中秋,祈愿团圆。 本报记者 姜燕 评论 0709241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