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A14版: 专题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为本,写好人口计生“大文章”

鲁雁南

  ■ 张恩迪副区长慰问咨询服务人员
  ■ 社工委书记焦亚蛟慰问彩虹计划受益者
  ■ 流动人口协管员看望外来产妇
  ■ 市人口委谢玲丽、新区副区长张恩迪为张江人口文化镇揭牌

  人口计生工作是篇“大文章”,除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核心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内容都是题中之意。

  浦东新区作为人口导入大区,在书写人口计生这篇“大文章”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架起一座座关注民生、聚焦和谐的“心桥”,连接千家万户。

  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占全市1/5,全区115万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28万,约1/3无稳定工作,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等都较为薄弱。流动人口生育率高、计划外生育现象频繁、出生性别比偏高等成了“老大难”问题。

  在探索“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过程中,浦东人口计生部门为流动人口架起一座充满关爱的“彩虹桥”——为2万名妇女开展妇科检查、为1万名在浦东就读的女孩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1000名在浦东计划内出生的女婴发放少儿住院基金、对300名通过技术培训获得优秀技能的女性进行培训奖励。

  在妇科检查中发现,约80%的流动人口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医生的专业检查和指导令其健康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以妇女、女孩、女婴等女性为服务对象的“彩虹计划”,不仅为流动人口带来经济上的实惠,更强烈冲击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引导更多人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彩虹”的出现,也切实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质量。由于享受“彩虹计划”各项服务的人群必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在登记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相关信息,目前新区流动人口平台的育龄妇女采集率达到75%以上。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自觉补办有关证件和手续,争取早日享受到“彩虹计划”的服务。

  今年,被正式列为新区政府实事项目的“彩虹计划”又新增了“平产分娩”内容,外来产妇在新区4家大医院的平价产房分娩不仅能享受每人100元的补贴,还能在产前检查等专业服务中感受关爱,远离地下接生“黑诊所”。

  “以外管外”、“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也为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抹亮彩。在川沙新镇试点的“外来不寂寞”项目,以流动人口喜闻乐见的烹饪、家政服务、学说上海话、计生政策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提高他们对“彩虹计划”、预防艾滋病等计生服务的知晓率,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育观念,更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新家”、展现自我的“窗”。在近距离交流中,计生干部和流动人口间也少了一份隔膜,多了一份理解。

  服务外来人口架起“彩虹桥”

  打造“四优家庭”筑就“连心桥”

  以服务全社会、覆盖生命全过程,推动出生人口素质和人口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浦东新区率先确立了“优孕、优生、优育、优教”的“四优”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涵盖婚前青年、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青少年。

  在关注民生,为百姓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打造一个个“四优家庭”的过程中,人口计生部门和千家万户间筑起一座座“连心桥”。在金杨、潍坊、金桥和陆家嘴等4个试点社区,因地制宜的优生优育指导服务深受广大居民欢迎——

  金杨街道和早教中心共同组成了“1+19+47”的社区早教网络,社区内19个幼儿园和托儿所以及47个居委会,全方位为婴幼儿和家长提供系统的教育;潍坊街道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潍坊社区“阳光、生命、孩子”活动基地,承担社区内0-6岁婴幼儿教养课程的设计指导;金桥镇创建起了“金贝贝亲子苑”,让全镇700多名婴幼儿和家长一起享受专业服务。

  在体贴入微的“生育关怀行动”中,人口计生部门还把专业的服务、贴心的关爱送到那些亟需帮助的人群身边。针对少女怀孕、流产对其心理、生理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的现状,新区在洋泾街道开展“计划外妊娠心理疏导”服务,在前期预防时请来妇产科专家在暑期开展女孩生殖健康讲座;在后期治疗方面,组成包括心理医生、社工、计生干部等在内的个案服务团队,为求助女孩提供悉心帮助。

  面向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新区计生协会联合周家渡街道实施“蓓蕾关爱计划”,通过“青春成长夏令营”等形式,增强孩子们融入社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也相继加入“蓓蕾关爱计划”的义务补课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关爱贫困单亲家庭青少年。

  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便民桥”

  今年8月23日,浦东金桥、北蔡、川沙、金杨、沪东等试点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正式揭牌,这是新区卫生部门围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整合人口计生和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公共服务的一项创新之举。

  通过人口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间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的宣传、组织网络和卫生部门的技术优势,既加强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又拓展了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功能,最终大受裨益的是广大社区百姓——

  今年,沪东新村街道专门投入资金、调拨办公用房改建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生殖健康咨询、科学育儿指导、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金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成立以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形成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每周相互反馈机制,将计生术后随访与社区卫生服务同时送进社区、送进家庭、送到每个服务对象,“计生合作、育医结合”的新形式大大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群众满意度。

  除了计卫合作,浦东还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人口计生服务“便民桥”。工作人手少、服务对象广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一对矛盾,随着服务对象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亟需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应对新问题和新需要,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势在必行。

  为此,浦东新区在与高校社会工作系联手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人口计生社工行动方案,探索人口计生工作的社工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协会参与的计生社工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执业资格、培训、项目管理、督导评估、实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新成立的人口计生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以政府买单、协会运作的方式,全面统筹项目运行。

  通过设立职业资格准入标准筛选人才,树立人口计生社工的专业形象。计生工作骨干作为计生社工的主要来源,也是培训的重点对象,新区计划生育协会请来专家分层次对他们进行公共培训和专业培训。

  如今,由计生社工开发的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青苹果工作坊”、关爱独生子女家庭的“家有新生”联谊会等项目已初显“品牌效应”,为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服务。

  为“老问题”指明新方向

  浦东新区副区长 张恩迪

  今年9月25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27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再度聚焦人口计生这篇“以人为本”的“大文章”,意义深远。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已连续14年实现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10年,是浦东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扩大开放和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时期,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浦东仍将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导入人口和流动人口等“四大高峰”相继到来的严峻挑战。

  如何从单纯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如何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转变?去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为我们在新时期解决人口计生这一“老问题”指明了方向。

  面对人口压力,浦东的人口计生工作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流动人口“彩虹计划”、“生育关怀行动”等以服务促管理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已见实效,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更令人欣喜的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浦东、和谐家庭为目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大人口”观念已逐步在浦东树立,人口计生、卫生、各街镇等多部门协作的人口管理新机制正在形成。

  今后,浦东新区将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的公共投入,发挥志愿者和专家、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让人口计生工作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全面加强人口计生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努力探索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此外,新区还将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体系,建立区域合作、源头互动新机制,书写“以人为本”的和谐新篇章。

  数字看浦东人口

  浦东新区现有常住人口302万,其中流动人口115万,占38%。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出生2.3万、1.3万和1万,计划生育率达到96.4%、99.6%和92.4%,基本保持稳定,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有下降趋势。

  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彩虹计划”,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6571名外来妇女享受妇科检查、586名新生外来女婴获得少儿住院医疗基金、350名外来妇女得到专业技能培训、6682名外来女孩意外获得伤害保险。

  今年以来,浦东新区对6383名未参加城镇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发放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金1508万元,对1417名独生子女伤残的父母发放425万元补助金,对109名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发放54.5万元补助金,对2291名农村年老退休、实行计划生育的对象发放123万元奖励扶助金。

  本报记者  鲁雁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