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大家风范 王蒙感谢读者为他挑错 李菁 |
|
著名作家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问世不久就被读者指出其中有若干时间、人名、地名方面的“硬伤”。前天,刚从国外归来的王蒙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参加媒体见面和新书签售会时,主动在记者们面前提起此事,表示要向读者作检讨,“读者挑错,我很感激,也很惭愧。” 轻率下笔铸大错 《大块文章》出版后,一位署名葛芸的作者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文,指出书中存在不少事实错误,比如至少写错了6处人名,混淆了上海男作家陈村和女演员陈冲,把作家楼适夷错写成“楼适宜”,把歌唱家郑绪岚错写成“郑绪兰”,把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原名邝健亷错写成“邝建联”等。在表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时,也犯了“低级错误”,如把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年份误写为1978年,把1976年清明节追悼周总理误写为1986年等。此事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质疑,像王蒙这样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作家“怎么会在自己的自传中犯那么多低级笔误”,并认为对传记来说,真实性非常重要,“如果不加求证就轻率地下笔,一旦落笔,即铸成大错,不仅误导了读者,也是对当事人和读者的不尊重。” 只凭记忆未核实 前天,王蒙在大批记者面前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由于自己以前写作时,对于人名地名一般只凭记忆来写,没有注意核实,所以造成一些事实性错误。他特别提到红线女,觉得“确实不好意思”,“写时也想过核实一下,但又心存侥幸,觉得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红线女的真实姓名。”王蒙说,自己和红线女很熟,每次到广州,红线女都请他吃饭,结果却把人家的名字弄错了,“确实如读者所说,是一种不尊重。” 编辑“改”错也有责 不过,王蒙也解释说,书中有些错误不能怪他,是编辑“改”出来的。比如他写到《红楼梦》的“索隐派”,本来写得是正确的,但被编辑改成了“索引派”,样书送审时,他发现后用红笔改了过来,结果编辑又把它改回去了。还有,由于不理解他的用意,编辑把“漫唱漫说漫听”错改成“慢唱慢说慢听”等。王蒙建议,出版社再版该书时应将书稿重新校对一遍,并出一张勘误表。目前王蒙正在写作自传第三部,已经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每逢人名、地名必先在网上查一遍,以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王蒙透露说,自传第三部预计明年4月份可以出版。 推荐新人显大度 王蒙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在媒体见面会上,王蒙证实自己正是“80后”写手郭敬明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介绍人。对于后者的“抄袭官司”,王蒙宽容地表示,郭敬明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妥,有错误或不良记录,但作协的章程里并没有说必须记录清白才能加入,“我推荐的不是道德楷模,也不是先进人物。大家别把推荐进作协看得很重。” 本报记者 李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