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瑞典特奥代表团的运动员和官员将到南京西路街道的12户居民家做客—— 瑞典客人未到 上海人家先忙 曹刚 蔡子祺 周馨 |
| ||
|
本报记者 曹刚 实习生 蔡子祺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10月2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开幕。9月28日至10月1日,本市19个区县和北京、西安等11个城市的1877户家庭,将接待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奥代表团上门做客。记者近日走访本市南京西路街道的3户志愿者家庭,感受他们快乐忙接待的“备战”气氛。9月30日,南京西路街道的12户上海人家,将迎来瑞典特奥代表团的50名运动员和20名官员。 1 一家三口互出考题 暂停欧洲游 先做“瑞典通” 家庭户口簿:平洛,46岁,银行理财师;殷静娴,46岁,外企职员;平凡,16岁,高二学生,擅长吹萨克斯、画国画。 “备战”口号:全力“复习迎考”,让客人有回家的感觉。 客厅沙发旁,堆着几摞打印资料,上面压着一本厚厚的《出国自助游》。主人自然在苦读“瑞典篇”,书中介绍瑞典的十几页纸,颜色明显泛黄,快被翻烂了。再看打印资料,内容都是瑞典,地图、国旗国歌、名胜名人,甚至著名小吃,都用黄色记号笔清晰地画出,空白处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注释和笔记。 8月初接到任务,平洛全家立即投入“复习迎考”——尽可能多地了解瑞典。“客人来了,聊聊他们国家的气候、节日、风俗习惯,人家肯定高兴。还要注意避开他们的忌讳。” “瑞典首都是哪里?”平洛问儿子。 “太简单了,斯德哥尔摩。爸爸,来道有难度的题目,斯德哥尔摩的市区人口是多少?”平凡反问。 平洛一愣,妻子殷静娴立刻支援:“77万。儿子你说说诺贝尔奖的来历。” 这样的场景,常在这个三口之家上演。“复习”一个多月,全家都成了“瑞典通”。“就是不会讲瑞典语,我们特别想学几句常用问候语,但一直没找到老师。”平洛很有点遗憾。 因为“备战”,平凡期待已久的“十一”黄金周欧洲旅游计划取消。但天天看资料,平洛全家对瑞典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决定,调整旅游路线——“别的地方可以先不去,瑞典一定要去看看。” 前天下午,南京西路街道“阳光之家”的4个智障人士走进平洛家。“这是我们特别邀请的‘考官’,来帮我们做‘模拟考试’。”殷静娴笑言。 自我介绍、击鼓传花、萨克斯演奏,一个个节目逗得客人们乐开了花。 客人们坐在“宜家”沙发上,从“宜家”茶几端起“宜家”玻璃杯……“我们家的大多数家具,都是‘宜家’产品,蛮巧的,这次正好招待瑞典客人,希望他们看到本国品牌,能多一点家的感觉。” 2 老两口全家总动员 11天寻琴谱 老墙面重新刷 家庭户口簿:孙增闳,83岁,离休干部;孙瑞英,81岁,离休干部。 “备战”口号:我们是主人,但不是主角,智障人士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想告诉他们:你行,我也行! 走进孙家时,孙瑞英老人正在厨房包饺子,低着头,一丝不苟。 “我们俩都是南方人,喜欢吃馄饨,没包过饺子。这次接待活动,要和客人一起包饺子,我得抓紧时间多练练。” 包饺子好学,特色项目难设计,颇费了二老一番心思:“客人是主角,一定要多些互动,让他们玩得开心。” 9月13日,特奥会开幕式主题歌《你行,我也行!》发布。二老当即决定,找到这首歌的钢琴曲谱,由孙瑞英伴奏,两人一起教瑞典客人们唱。 “既展示才艺,又有互动,还能帮他们加油鼓劲。”主意已定,琴谱却难寻。老两口四处奔波,找居委会、街道和出版社,花了11天时间,总算在特奥会组委会一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拿到了歌谱和唱片。 “没想到是简谱,缺少和弦,没法在钢琴上弹,再去找我的钢琴老师加和弦,时间几乎来不及了。”孙瑞英有些遗憾地说,“为了表演效果,我们只好改变方案,播放碟片,把这首歌当背景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学唱。” 老两口自己忙碌还不够,他们给不少亲戚、朋友和邻居都布置了任务。 孙家总动员——年近七旬的侄女,负责教大家学手工穿珠,她把制作步骤详细地写在纸上,共12步;外孙女婿的任务是,先学几句瑞典语,如“你好”“你真棒”,再教给亲朋好友;儿子“领命”,采购中国特色装饰品,布置家居;椅子不够用,直接到邻居家搬;老墙暗淡失色,赶紧找朋友帮忙重新粉刷…… “能发动的人都发动了,只等9月30日快点到来!”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说。 3 祖孙比拼拿手绝活 自创藏头诗 扇面画牡丹 家庭户口簿:孙波,70岁,军休干部;朱文,65岁,退休干部;张鑫婷,13岁,初一学生,擅长扇面画。 “备战”口号:我们家PK,为了让瑞典朋友高兴。 13岁的张鑫婷挥毫泼墨,短短十几分钟,古色古香的绢质扇面上,“开”出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70岁的孙波暗暗和外孙女较劲,熬夜创作藏头诗。这一家子“备战”,关键词是“PK”。 “9月30日,我们老两口和外孙女一起在家欢迎客人,婷婷肯定是主角。”孙波老人一脸骄傲地介绍,张鑫婷学国画多年,擅长扇面画。“在中国特有的绢上画中国画,很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婷婷的画,外国客人肯定喜欢。” 夸完外孙女,老人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前两天写的诗,请多提意见。” 纸片上写着几排俊秀的钢笔字,是一首《喜迎特奥嘉宾》:“欢声笑语赞盛会,迎候五洲嘉宾临,瑞典朋友访寒舍,典范风采添光辉,友情真挚比海深,人间劲吹和谐风。”6句诗的开头一字连成一句“欢迎瑞典友人”,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过两天,我找一张更大更漂亮的纸,认真誊一遍,裱起来,送给瑞典朋友。” 他话音刚落,外孙女的第二轮挑战来了:“外公,我除了送客人扇子、教画画,还要参加特奥会的闭幕式表演呢。”前不久,张鑫婷被选中参加特奥会闭幕式的团体表演。“我向学校请假了,因为从9月28日起,每天排练。9月30日那天,我还要再向排练组请假。” 孙老不慌不忙地从卧室里搬出4个小箱子,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几百枚毛主席像章。他从1966年起收集,至今已藏有数百枚,整齐地放在盒子里,最绝的是无一重复。“这些东西,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卖。我想告诉外国朋友,毛主席领导中国走出黑暗,在我心中,他是伟大的人。” 见老伴和外孙女“斗”得不亦乐乎,朱文老人也献出绝技。3周前,为了向外国友人表心意,她特意报名参加老年大学手工编织班,学了3次已基本掌握中国结、水晶饰品的编织技巧。 朱文拿出一大堆作品,说:“这些都是我编的小礼物,我还准备教瑞典客人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