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店招标识今天“体检”

钱滢瓅

  ■ 今天上午,执法人员在永安百货公司商场“咬文嚼字” 本报记者 陈正宝 摄

  本报讯 (记者 钱滢瓅)黄金周将至,申城商业街店招标识今天接受“体检”。结果显示,本市公共场所的招牌、设施,使用不规范文字的现象已有改观,不过,不少洋品牌的中文标注还是让消费者有点难找。

  市人大、市政协及市政府法制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工商局、市教委、市语委等,今天在黄浦区、静安区开展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联合执法活动。上午,检查人员首先从永安百货公司开始“咬文嚼字”。某男装柜台只有醒目的外文标识,检查人员好不容易在柜台一侧找到一张打印着中文名称“克罗特”的纸。

  “来格仕”就是“LACOSTE”,“纵横2000”就是“G2000”,“埃斯普利特”就是“ESPRIT”……记者发现,许多外文商标的中文名,让看惯了英文的人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单独使用外文店招店牌的,应另行配放规范汉字副牌。市语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将组织专家编制国外品牌商品中外文名称对照的实用手册,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评论 070925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