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螺与吻螺 霍无非 |
|
中秋的螺肉最肥美。在广东,可食用的螺类有石螺、田螺等,石螺生在沟渠、鱼塘边的石罅一壁中,壳略尖,色浅;田螺长在稻田的泥水里,壳浑圆,色深。石螺个儿小,田螺个儿大,石螺的体积约为田螺的三分之一,故不及田螺肉厚,但其味道又是田螺所不及的,无田螺特有的土腥味,所以,田螺吃肉,石螺吃味,如可选择,多数广东人宁食石螺。 就营养成分而言,两者差别不大,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钙、铁、磷等,有清热、利水之功效。 虽然石螺肉鲜美,但它个儿小,壳又比田螺硬,食来更要费功夫。把螺买回,放在清水里要养一至两天,勤换水,等螺吐尽腑中浊物,捞出,再将外壳污泥清洗干净(石螺较田螺污泥少),用铁钳钳去螺尾(壳尖),就可下锅。 螺类宜爆炒,锅内油热时,加入豆豉、蒜蓉、姜丝等作料,爆出香味,把螺倒入翻炒。广东人不善食辣,故一般不放椒丝、辣酱,倒喜爱放几片切细的紫苏叶,使螺味鲜浓,去其腥味(喜吃辣者可放椒丝而不放紫苏叶),再适量加盐、生抽、片糖,加水上盖,十分钟许味已入螺,汁剩少许即可出锅。如是田螺,则需多炒二三分钟才可炒透。 螺这食物低档,但颇大众化,故食螺适合亲朋好友小聚,用手抓食才爽,还讲究一个吮字。当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品螺香,耳旁尽是“唏唏嗦嗦”的吮螺声,有人三两下吮完一只螺,螺壳一甩,好不得意,有人好半天吮不出螺肉,嘴唇长时贴紧螺口,很像在吻螺。吮螺的技巧如何,从桌前的“战利品”——食弃的螺壳数量便知,有的堆成“小丘”,自是高手,有的仅有三五个,肯定吻螺!结果会吮的越吮越想吮,多多益善,会吻的索然无味,只能借助牙签挑食,若没耐性,放下筷,让店厨再炒一碟净螺肉上桌,就少了些趣味。其实,吻螺改成吮螺,中气要足,唇贴螺口猛一吮,螺肉多半会入嘴。如吮不出,大多是汤汁炒干了,润滑不够,用筷子将螺肉往壳深处捅一下,然后气沉丹田,再用劲一吮,极少有吮不出的,不信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