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汪先生报名旅游,善变的报价让他纳闷——
旅行社“一天一价”属正常?

王瑜明 钱绿明


  打算举家出游的汪先生,去旅行社摸行情,听到的报价却是一天一个样,步步攀升。高涨的旅游兴致一扫而光。日前,他向本报反映,“巴士国旅”业务员随意报价是否正常?

  顾客  三次报价各异 

  汪先生告诉记者,9月8日,他在控江路上的上海巴士国际旅游有限公司门市部咨询去九寨沟旅游事宜。业务员说,9月17日有九寨沟游的团队,并拿出一份广告。汪先生看后,觉得3260元的价格比较合理,行程安排也不错,便表示愿意参加。可业务员马上改口说,十一黄金周将至,九寨沟游涨价了,现在要3450元。汪先生说回家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9月9日,汪先生再次来到那家门市部,这次换了一名胡姓业务员,报价和昨天一样。汪先生打算签旅游合同,但胡小姐说,周日不办理业务,要他第二天再来。

  9月10日,汪先生按照约定去签订旅游合同,没想到,报价又涨了200多元,上升到3680元!他当场提出质疑,胡小姐请示领导后,给了他一份新的旅游行程表,说旅费还是3450元。汪先生起初还觉欣慰,看后才如梦初醒,行程里不但多了130元的自费内容,而且原来九寨沟旅游观光车的费用包括在团费里,现在也变成了自费,这简直是隐性涨价。

  业务员  行情变化正常 

  接到投诉,记者联系了巴士国旅业务员胡小姐。对旅行社一天一价的做法,胡小姐认为非常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旅游每天的行情是不同的,所以旅游报价随时都在变。汪先生参加的是散客团,每个成员的价格也不一样,再说汪先生还未签订旅游合同,业务员之前说的话都不算数。

  最后,胡小姐认为“汪先生是无事生非”,她说:“我们已经同意按原来的3450元报价了,他还是不乐意。”记者马上提醒,这完全是因为旅程中多出了几项“自费项目”的缘故。胡小姐表示记者“不懂旅游”,便再也不愿回答任何问题。

  质监所  提倡阳光报价 

  旅游报价一天一价是否正常?记者为此咨询了上海市旅游质量监督所所长忻士浩先生。他指出,现在提倡阳光价格、透明服务,旅行社应该做到诚信经营。尽管顾客和旅行社还未签订合同,但报价一天一价,屡屡上涨的做法是不正常的。

  十一黄金周将临,忻先生提醒准备出游的市民,现在旅游广告繁多,一定要注意分辨。规范的广告上会注明旅行社名字、地址,内容清楚;旅行社是否正规,要看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报名旅游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

  见习记者 王瑜明

  本报记者 钱绿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