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口地道的方言讲故事
——记金山区优秀法制故事演讲员唐秀芳
郑裕利 施妍萍


  已年逾花甲的唐秀芳没有当过官,也不曾在政法部门工作过,但却成为金山区平安建设的有功之臣,获评“感动金山人物”。昨天,她笑对记者说,自己的绝活“就是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法的故事。”

  10年前,唐秀芳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怎样发挥自己的“余热”?长期从事广播工作的她思考了许久,最后把讲故事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从此,金山的村里乡间多了一个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员。

  唐秀芳为村民讲的故事的素材大多源于民间。她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十分注意收集发生在坊间的现象和事件,再掺进法律知识的“作料”,编成一个个法制故事,最后用一口金山方言讲述给村民们听。

  一张10万元存折

  去年冬,一农妇家里来了一名僧人,四下打量后断言“此屋风水不好”,随后又说“将家中财物放到庙里供一供,就可转风水”。农妇信以为真,就向僧人交付了家里的6000元,僧人则留下10万元存折作抵押。僧人刚出门,就被闻风而来的民警抓获,原来这是个假僧人真骗子。

  利用迷信行骗在郊区农村时有发生,唐秀芳根据“假僧人骗钱案”编写的法制故事《一张10万元存折》在村民中讲开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元村的一位老伯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你们早点来讲故事,我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一杯酒和两行泪

  有一时期,金山一些乡镇发生了醉酒驾车引发车祸的事件。一村民参加外甥婚礼,畅饮数杯后因临时之需驾车外出购物,结果在途中发生车祸致死。春节期间是村民走亲访友的高峰,一村民在觥筹交错之后归家,不幸遭遇车祸,酿成二死一伤的惨剧。

  耳闻目睹事故发生后亲人哭天悲地的惨状,唐秀芳震撼了,着手把这一起起车祸编进了她的故事中。听着唐秀芳讲述的《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众多村民对酒后开车的违法性及其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敦促自己的亲人要守法开车。

  “事业”越来越红火

  《绢头包里的遗作》《一张社保卡》《刘老头打官司》《血手印》……几年间,唐秀芳带着自采自编的数十个农村题材的法制故事巡回各村镇讲演,金山区共120多个村庄,她去了100多个。许多农民都说,听唐秀芳讲故事,好比上了一堂法制课,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随着讲故事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唐秀芳和以她名字命名的故事演讲队已成为金山优秀法制宣传品牌。

  本报记者 郑裕利 通讯员 施妍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