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好遗嘱上高原
——导演冯小宁谈影片《青藏线》的拍摄
凌佳 周铭

  ■ 《青藏线》海报
  ■ 冯小宁夫妇昨在上海

  昨天下午,曾执导过《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等影片的电影导演冯小宁带着他的最新力作《青藏线》来沪做宣传,同行的还有该片女主角、冯小宁的夫人刘小微。对于该片是否属于主旋律影片的问题,冯小宁表示,当然是!但更愿称之为“冯小宁风格作品”。

  表现“感情”弃爱情

  《青藏线》以青藏铁路修建工程为背景,从一位青藏线工程建设指挥官于明远切入,讲述了50年里三代人为“天路”付出的心血和艰难,真实呈现了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以“感情”为线索,但导演却摒弃了看似必不可少的爱情,而是以父辈与晚辈之间的感情取而代之,表现出一种前赴后继的传承精神。冯小宁将该作品定位为“气势磅礴的史诗片”。对于新片,冯小宁自信满满:“《青藏线》这种题材,舍我其谁。”他认为,《青藏线》是主旋律影片,也是一部“冯小宁风格作品”。

  不喊口号说“人话”

  冯小宁一直都坚持走中国主流大片的路线,他认为目前中国影坛存在一种偏重商业大片的现象,这是值得注意的。而他自己所拍摄的影片一直不放弃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在“一边倒”的状态下也要特立独行。“中国电影这一大桌酒席,不能让观众老吃一个口味的菜,也要让他们有选择,有调剂。”他认为,归根结底,“电影拼的还是口碑”。拍完战争题材,冯小宁又转战工业题材,他表示:“我的个性就是喜欢挑战,大家不爱拍的我来拍,谁能把工业题材拍得好看,谁就有真本事。”至于如何“拍得好看”,他的经验是:首先必须讲好故事,其次要塑造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我写剧本时,每句台词都要说‘人话’,说真实生活中的话,绝不喊口号。”冯小宁说。

  重重困难被克服

  由于该片是实景拍摄,剧组成员经受了海拔5000米所带来的高原反应、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等严峻考验,冯小宁笑称:“我们剧组当之无愧为全中国最苦的剧组,为了拍摄一个藏羚羊的镜头,我们在可可西里埋伏了十几天。”拍摄前,他更是写好了遗嘱才上高原。“其实十年前拍摄《红河谷》时,我就写过遗嘱。”冯小宁说,“现在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而且时间比较仓促,更要对家人有个交代。”

  虽然影片已完成,但谈到艰苦的拍摄过程,女主角刘小微还是心有余悸:“最难克服的还是高原反应,我是边吸氧边拍戏的。”对于妻子的表演,冯小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她是我接触过的女演员里最优秀的一个,品质也好,处事低调。”  实习生 凌佳 本报记者 周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