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商道传奇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 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紫砂壶不应只看“名头”

邻山

葛陶中制平盖菊瓣壶
■ 谢曼伦制大龙头印包壶

  近日,云洲古玩城举办历代名壶及当代名家紫砂作品展,再次引起了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这次名为“金秋雅玩,紫砂奇葩”的历代名壶及当代名家紫砂作品大汇展,可谓名品荟萃、精彩纷呈。历代名壶作品有:清中期的“四方壶”(申锡制)、“包袱壶”(壶痴制)和“大古莲子壶”等;民国的有程寿珍制的“仿古壶”等。当代的有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制的“矮石瓢壶”、周桂珍的“珍知提梁壶”及李昌鸿、谭泉海等名家的作品。一些颇具实力的中青年制壶名家如毛国强、王小龙、王小羚、冯利军、曹婉芬、葛陶中、徐达明、吴曙峰、王继忠、张静等还将与广大紫砂壶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

  作为我国独有的鉴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茶具,紫砂壶也是历朝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紫砂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异军突起,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壶的制作、鉴赏与收藏达到了顶峰。由明至今,紫砂壶吸引了许多收藏家。上世纪80年代起,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收藏家逢低在大陆大量收购紫砂壶,造成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以后紫砂壶价格又大幅下调。前几年,紫砂壶的市场价格一度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价位时的30%至45%左右。随着国内收藏拍卖热的兴起,紫砂壶投资收藏群体正逐渐扩大,因而紫砂壶拍卖价格又逐步走高。

  在紫砂壶拍卖收藏重新升温的情况下,怎样收藏紫砂壶?行家提出了一句忠告:收藏紫砂壶,不应只看“名头”。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紫砂壶的制壶高手可谓名家辈出,陈鸣远、裴石民、顾景舟……这些大师的作品一直是拍卖会上的“抢手货”。如去年6月中国嘉德在北京拍卖一件近代大收藏家龚心钊收藏的代代封侯图紫砂壶,拍出了30.8万的高价;一把从宝岛台湾回流、由吕尧臣大师手制的紫砂壶以10万元成交。当然,由于大师“名头”的壶价格昂贵,常有作伪者将新仿壶用白蜡或者鞋油打磨,做上所谓“包浆”冒充旧壶。曾有报道说,有人在深圳花了1.8万元买一把落款是清代名家“陈鸣远”的紫砂壶,结果经鉴定,“这壶只值500多元,压根不是陈鸣远的壶。”因此,专家建议收藏者,尤其是初学收藏的爱好者,不妨寻找紫砂壶的“潜力股”,从收藏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入手。

  当然,收藏新壶,也要注意区分“翻模壶”和“手工壶”。一般来说,“手工壶”造型饱满,线条挺拔,而“翻模壶”在这方面则相差悬殊。收藏者可把手指伸进壶内抚摸,“手工壶”一般能摸到接缝,“翻模壶”则摸不到。如果是同样名头,“手工壶”是价格三千元的话,“翻模壶”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价格,大约是一千元。邻山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