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商道传奇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 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为邻 砌墙隔臭占路违法
嘉兴路285号七旬老夫妇盼“治本”良方
许明 徐轶汝

  ■ “隔臭墙”成了“占路墙” 许明 摄

  与垃圾箱房为邻,七旬老夫妇每日遭受恶臭、蚊虫的夹攻,无奈搭建了一堵墙“隔臭”。但是,这堵墙因占据了人行道,被认定为违法建筑而勒令拆除。家住嘉兴路285号的这对老人因此致电本报求助。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陈老伯夫妇俩的房子是沿街的老式房子,隔壁就是283弄,垃圾箱房就在弄堂口。此时,老两口家中还没有多大的臭味,陈老伯说,这是因为早晨刚刚有人来清理过:“一到晚上,垃圾就满出来了,脏水流得到处都是,一股酸臭味。”老人指着门边的一只小香炉说,插在上面的是檀香,特地放在这里驱散臭味的。

  据老人说,嘉兴路上有很多饮食店和盒饭铺子,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原先附近有6个垃圾箱房,现在只剩下这一个独担重任,周围几百户居民外加饭店、排档都用它。果然,记者等了20分钟后,有2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人提来了好几桶垃圾。垃圾箱房不仅臭,一到夏秋季还招来大量蚊蝇,“有时候,房间的天花板上叮满了苍蝇,看了直起鸡皮疙瘩。”

  为了“隔臭”“挡虫”,几年前,陈老伯先在垃圾箱房和自家门口之间的人行道上竖起一块木板,不久之后,又改成了一堵高约2米的水泥墙,上面再加一块1米多高的木板。这样一来,人行道被“拦腰一刀”切断了。由于嘉兴路沿街房屋目前正在维修,这堵“隔臭墙”属于违法建筑,必须拆除。

  昨天上午,嘉兴街道城管科的王科长又一次上门劝说老人。她提出,拆除“隔臭墙”后,可以在隔壁弄堂口砌半堵墙,另一半再安装一扇铁门,白天铁门打开,可以起到与现在同样的效果。但老人认为这治标不治本,坚持要把垃圾箱房迁走。王科长表示,街道将与老人再沟通,力争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案。

  实习生 许明

  本报记者 徐轶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