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节目舞台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书评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资讯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海:异地置业新热点
环境、文化成威海楼盘吸引外地人置业的重要原因
徐艳

  威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置业。

    暗涌的城市移民潮

  此谓“暗涌”,所指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国际移民、劳动力转移、毕业分配、工作转移等形式,而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之后,城市居民因对生活质量诉求而产生的居住转移、财富投资转移。近年来,这两方面的移民渐成趋势,虽没有形成城市移民的主体,但是这一群体为新兴的移民城市不仅带去城市结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个体投资的增长。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城市去”几乎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打工、求学、调动、异地投资等成为主要方式,尤其是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一些人先富起来,令更多的人开始相信“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相信城市就是一个宝藏。于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涌进了大批这样的人口。他们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功劳簿上功不可没。而从另一方面考虑,这些移民人口也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基建面临挑战,尤其是住房,令每一个人的神经都敏感起来,毕竟城市不是温柔乡,仍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痛苦。

  而时至今日,“城市”已经不再成为人们的梦想高地,人们对这个名词开始产生疑问,或许城市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打进来,而里面的人想冲出去。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过了温饱线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优劣,休闲、度假、养老等目的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异地置业。

  威海成为移民新大陆

  既然如此,城市移民该“移” 向何处?威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威海给我的感觉非常好,空气质量高,水质好,经济发展也不错,生态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刚刚在威海·海御19置业的美籍华人陈先生如此感慨。威海自成立地级市以来,人口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由立市之初的3万多人口发展至今,已经接近60万。截至目前,威海外来人口已经超过36万人(还不包括已落户威海的外地人)。

  威海置业四大利好

  根据调查分析,异地置业者选择威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面环海、绿树成荫

  威海市成立以来,就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全民种树成为威海市的一大特色,城市绿化率达44%。在威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每一届领导班子坚持的核心思想。“十五”以来,全市每年植树2000万棵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37%,86%的镇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威海三面环海,空气湿润而不潮热,全年的平均气温12摄氏度,空气湿度为60%,是人体能感受到的最佳气候环境。

  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产品小环境的打造是后天的努力,但是先天的大环境却是无法控制的。威海有非常优越的居住大环境,健康而舒适,在“外国人眼中最适宜居住的中国城市评选”中,威海榜上有名。

  二、有文化、有底蕴的房子

  威海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1398年,明朝在此设卫屯兵,取名威海卫,威海由此得名。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收回并设立特别行政区,1951年改称威海卫。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威海历史遗迹众多,刘公岛、昆阳书院、成山头的日主祠等名胜古迹,每年为威海吸引大批游客观光。

  有文化、有底蕴的房子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完成价值提升。建筑并不是冰冷的堆砌,是文明的载体和时代灵魂的体现,好的房地产产品更应该关注的,就是在完成居住的前提下,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威海对这一点有基本保证。

  三、最具财力金融生态城市

  在“2006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评选中,威海市成功当选。评委会给出的评价就是:“坚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资本监管和风险控制,推动金融业发展和创新”。

  威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威海市人均财力位居山东省第二位,全市财政收支连续20年达到平衡。站在现实的角度,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生态环境良好而健康,自然会吸引各方资金的流向,从而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威海市已经与全球162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行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威海经济外向度达到54.3%,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桥头堡”。

  此外,随着城市移民的不断涌入,单体投资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一增长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方面。

  四、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

  这两年,威海着力发展“人居威海”的目标,提出“打造人居福地、叫响城市品牌”的口号,全面、深度、可持续发展威海的人居事业。

  威海的社会治安良好,2007年9月10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新闻发布会宣布,威海以“当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良好,生态可持续发展”,被评为中国最安全的前十个城市之一。   □本报地产评论员  徐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