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拆船“老大” 工人挥汗搏命 孟加拉国徒手“拆”出“铁矿” 邓玉山 |
|
和人一样,船也有生死。当造船工人将一吨吨钢材组装成一艘艘轮船时,拆船工人也在将一艘艘轮船拆解成一吨吨废旧钢材。每年都有数百艘各类轮船需要面对“死亡”。 孟加拉国是当今世界拆船第一大国。前往孟加拉湾北端吉大港的航行,对于许多高龄轮船而言,是一趟“死亡之旅”。而拆船工的艰辛,则非常人所能想象。 浓烟大火遍海滩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鲍勃·西蒙走访吉大港多家拆船厂后报道说:“在亲眼目睹之前,你不可能知道这里到处浓烟滚滚、热气逼人。” 一艘艘轮船整整齐齐地停靠在吉大港市附近的海边,就像在其他港口一样。但不一样的是,这些轮船将不再起锚出发,而会被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一个铆钉一个铆钉地拆解。船上的每一块金属都将被投入熔炉,最终变成钢筋或者其他钢材;船上的桌椅、水槽、灯泡等各类杂物,则将出现在附近的旧货市场上。 在这些曾经劈波斩浪、驰骋大海的庞然大物面前,拆船工显得如此渺小。而且,船体含有的有害物质、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拆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无一不让拆船工时刻面临健康甚至是生命危险。国际劳工组织指出,拆船业是最具危害性的行业之一。 这在吉大港也不例外。CBS报道说,这里的工人几乎是徒手拆船,他们所利用的最先进的技术工具就是一盏盏喷灯。阵阵嘈杂声中,一群拆船工将拆解下来的一块块一吨多重的钢板从海边抬到等候在不远处的卡车上。夜幕降临,拆船仍在继续。浓烟、大火和遍地的垃圾废品,让这处海滩一片狼藉。 一天只挣一美元 据CBS报道,拆船工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并且缺乏安全设施和职业培训。每年约有50人在各种事故中丧生,其中不少人死于喷灯使用不慎引发的爆炸。 报道说,这些拆船工每天收入只有1美元左右。很多人就住在临时木板房里,没有床,只能睡在从轮船上拆解下来的钢板上。其中还有一些受伤人员,因为没有钱,其他什么地方都去不了。 收购只需问重量 吉大港PHP公司创始人穆罕默德·穆赫辛通过把轮船带到这片海滩上发家致富。他以数百万或者数千万美元一艘的价格购买报废船只,然后将轮船拆解并熔炼成钢材出售,从中赚取利润。 收购报废轮船和购买汽车可以说完全不一样。PHP公司刚刚收购了一艘重4000吨的轮船。穆赫辛连照片都没看一眼,就以14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艘船。他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只是轮船的重量和卖方的出价。 穆赫辛说,与以前拆解的一艘6.8万吨重的巨轮相比,这次收购的只是一艘小船。据他估计,这艘船上最值钱的单个部件是螺旋桨,售价在3.5万美元左右。 八成钢材“拆”出来 孟加拉国是欠发达国家,急需钢材进行建设,但国内铁矿资源贫乏。如今,拆船业就是孟加拉国的“铁矿”,拆解报废轮船炼钢已经成为目前孟加拉国满足国内钢铁需求的主要途径。据CBS报道,孟加拉国80%的钢材来自拆船业。 孟加拉国拆船厂每年拆解约百艘各类轮船,其中大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拆船成本非常昂贵。西蒙说:“他们把轮船卖到这里拆解,这么一来,原本是一种债务的废旧过时船只,现在却变成了一笔资产。” 邓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