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13版: 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量美学” 钢铁铸造
——有感于上大美院雕塑系创意作品展
卢泠

  ■ 《不知名生物之一》 王之旻 作
  ■ 《残食》 袁峥嵘 作
  ■ 《她们》 沈悦 作
  ■ 《脸》 周文浩 作
  ■ 《鸭子的太阳》 周文浩 作
  ■ 《不知名生物之二》   王之旻 作
  ■ 《雀巢》 周文浩 作
  ■ 《同谋》 卫恺 作
  ■ 《视掘》 吴丞 作

  创意,赋予了坚硬冰冷的钢铁生命。钢铁的融合超出了“雕”和“塑”的基本概念,让创作者直接与金属材料进行沟通,去体验雕塑艺术的语言。它不同于传统的泥塑和石雕,它更为直接地与素材本身进行交流,激发出创作者的想象力。

  周文浩的作品《鸭子的太阳》中,鸭子憨态可掬的模样和泛着幽幽青光的色彩,化解了机械的硬朗;而在另一个作品《雀巢》中,坚硬冰冷的钢铁代替树枝,给鸟巢更结实的支撑力,脆弱的鸟巢与“钢枝”形成对比,极具视觉冲击。

  在钢铁雕塑的制作过程中,利用各种金属材料进行敲打、挤压、扭曲、打磨、切割和焊接,随意自由地构建和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形态,于是,作品更具有了自然性和创造性。焊接技术的运用,把雕塑家带到材料的物性之中,而把物性的广义诗意带到了雕塑的艺术表达之中,使作品具有了词汇异常活跃的艺术语言。

  这次在上海大学03雕塑系学生的金属焊接雕塑课作品汇报展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作品。卫恺的作品《同谋》中,那张表情怪异的脸,在钢铁的映衬下,更加引发观者对扑朔迷离的案发现场的思考;王之旻的《不知名生物之一》,则以夸张的几何造型,用棉花和钢铁两者材质的软硬对比,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恣意想象的空间。

  钢和铁被安置到最合适的位置,焊接在一起,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韵律,这些素材便有了新的生命力。这些散发着灵感和冲动的、带有浓郁的后工业主义气息的雕塑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次强悍的“力量美学”。                 卢泠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