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月内“中纺机”股价翻番?查!
■中国证监会查处首例“短线化”股价操纵案件 ■同时通报对5家公司的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的查处情况
许超声


    本报讯(记者 许超声)中国证监会昨天通报称,曾于去年在两个月内股价翻番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价操纵案调查终结。这是中国证监会查处的首例短线股价操纵案件,并在调查中首次采取了直接冻结账户的方式,此前,证监会需要通过公安部门等才能进行账户冻结。

  中国纺机股票自2006年4月底至6月初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105%。异常走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并随即展开调查,发现相关责任人王紫军涉嫌利用其控制的数十个证券账户操纵中国纺机股票价格。涉案当事人虽然持股比例不高,但在短时间内自买自卖,频繁交易,严重影响股票的交易量和价格。

  为了防止涉案当事人转移涉案财产,在这一案件立案调查的同时,证监会按照相关程序对涉案当事人控制的证券账户及其资金账户、银行账户实施冻结。根据通报,证监会已向涉案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同时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

  经审理认为,相关责任人涉嫌犯罪。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股改后迎来股票“全流通”的市场环境,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有所抬头,操纵手法花样翻新,短线化趋势明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证监会将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同配合,对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昨天,证监会还通报了向绍兴市旭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绍兴市恒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绍兴远大化纤有限公司、绍兴星光复合纤维有限公司、绍兴滨海石化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就“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行为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查处结果。2006年上半年,浙江震元股票的交易和托管出现异常,证监会迅速反应,实施稽查提前介入,并随即正式立案调查。经查,上述5家公司存在“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行为,最高获利千万余元。

  针对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利用他人账户的现象由来已久,带有普遍性,法不责众,有关负责人指出,绝大部分二级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涉及当事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问题。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不仅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使内幕交易更加隐蔽,而且有利于违规者隐匿身份,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该负责人表示,中国证监会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

    本市非法股权中介机构基本被取缔

  本报讯(记者 许超声)在昨天上海打击非法证券活动情况新闻通报会上,上海打击非法证券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披露,近1年多来,涉及信访举报的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接近200家,受理的信访投诉举报接近400件,涉案金额超过十亿元。

  据介绍,在打击非法代理买卖原始股及非法发行股票活动方面,截至8月底,上海证监局陆续开展了300多次暗访及对20家异地非上市股份公司进行实地调查,调取了大量证据资料,向公安机关移送8家非法股权中介机构,涉及分支机构100余家,涉案金额达到数亿元。同时,依法取缔18家非法中介机构,为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并为公安机关出具认定意见函11份,推动了相关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上海绝大部分非法股权中介机构已经被依法取缔或被查处后自行关闭,新设非法股权中介机构现象基本上趋于消失。同时,在打击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市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支持下,目前对股来鑫、弘信投资等60余家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实施了查处工作,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近400万元。其中,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有11家,独立取缔的有50余家。

  上海打击非法证券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介绍,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形式:无证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变相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非法从事委托理财业务。 

  【相关链接】

  非法证券活动的六个特点

  利用合法外衣,欺骗性较强;以虚拟租楼方式包装形象,进一步增强欺骗性;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宣传业务,以随机拨打电话的方式招揽客户;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投资者投诉举报多;进入门槛低,业务模式容易复制,蔓延较快;实际控制人隐藏较深,资产、证据转移快,一查就跑。

  评论 070929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