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比赛没感觉 一路飘到底 输在家门口 感觉有点苦
——昨晚男子110米栏刘翔不敌罗伯斯侧记
厉苒苒

  ■ 罗伯斯跃上冠军领奖台虎虎有生气 本版图片均为记者 周国强 摄

  松江的夜,因刘翔而沸腾。当广播中报出那熟悉的名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松江大学城体育场。

  几乎没人会想到,刘翔会输。也几乎没人敢相信,主场作战,刘翔真的会输得这么惨。

  惨败,在家门口。名次榜上,13秒21的成绩刺眼地定格在第三的位置上。低下头,刘翔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缓缓往回走,只有那略显沉重的脚步是此刻心情的写照。

  松江昨夜的风,有点凉。

  后程没能发力

  有人抢跑,作为压轴项目的男子110米栏比赛,比原先预计的更跌宕起伏。

  第一枪还没等发令员手中枪响,几条跑道的运动员却已不约而同径直冲出起跑线。取消重来,枪声清脆,却又是一次无效起跑——大史身边的乌克兰选手因此领到一张黄牌。

  接二连三的特殊状况,气氛变得有些微妙。终于,第二次枪响,比赛正常进行。从起跑到第三栏,位于第六道的刘翔与身边两名劲敌差距都不大。然而,半程过后,罗伯斯的优势却开始慢慢体现。

  刘翔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后程发力,始终落后一大截。当所有人都期望刘翔能像去年那般,在最后时刻上演惊天大逆转时,比赛却残酷地结束了。复制了7月时巴黎黄金联赛的胜利,古巴小子罗伯斯在刘翔的父老乡亲面前,将他打败。

  不找任何借口

  对跑道的厌倦感是刘翔给予昨日失利唯一的解释。

  世锦赛回来后,仅系统训练不到一周时间。飞人坦言:“我确实不在状态。”由于师傅孙海平今天没有给刘翔什么目标,因此从热身开始,刘翔就始终找不到兴奋点。“起跑后,感觉脚下一直飘啊飘啊飘到底。所以,就这样了。”

  即使是从未涉足过的全新场地,即使天气微凉,空中湿润得仿佛飘起雨丝。刘翔也不愿意把失利归结于外部原因。

  “我跑到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大家都是在同样的天气下比赛的,不要找任何的借口。我对自己的发挥感觉满意。”

  坦然面对失利

  刘翔失利的那刻,在场记者突然变得一片肃静——大家都知道,失败后的刘翔要比平日更难接近。

  走过混合采访区,当记者们正踌躇犹豫着,刘翔却主动停下脚步。认真回答每个问题,平日阳光搞怪的脸上,此刻写满严肃。他说,“比赛胜负要看淡一些,关键时刻能够把握好就行。”

  他还说:“田径项目不管是哪个项目,都是年轻一代要超越老的一代,我觉得挺正常的,但是大家都想突破12秒88这个极限,这个纪录是很难的,不是谁都可以跑到的。现在罗伯斯的状态比较好一点,可能在世锦赛以后他刻苦锻炼了,可能我现在的状态不是太好,一两场比赛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觉得大家都有机会,基本上跑这个12.90秒就能确保拿第一。但是08奥运,我不会放松。”

  冷静面对失败,刘翔仿佛一夜长大,成熟不少。

  “说实话,他承受了太重压力。走到这步不容易。”最了解刘翔的师傅曾这样说道。在孙海平看来,失败对刘翔而言,有时甚至是种解脱,是项减压。

  不以成绩悲喜,失利只是刘翔训练比赛过程中的一次普通历练。走过挫折,眼望未来,刘翔和孙海平都明白,对他们而言,2008北京奥运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本报记者 厉苒苒     

  评论 07092911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