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四大坤旦” 邓小秋 |
最近,读到苏宗仁先生的文章,谈到1930年天津《北洋画报》选举“女伶四大皇后”(后称“四大坤旦”)的往事。虽然,事情仅相隔了半个多世纪,有些当事人也还在世,但是,历来的京剧史书、辞典与回忆录等文章,经他逐一查对,居然没有一种是说得完全正确的。各执一词,都不相同。近来,只有天津的刘嵩昆先生经过查阅当年的《北洋画报》,掌握了选举“女伶四大皇后”的全过程,才总算查出了真正的结果。原来,《北洋画报》逐日以选票计算,最后选出的前四名为:胡碧兰(25534票)、孟丽君(21767票)、雪艳琴(20809票)、章遏云(1913l票)。另外,排在第五位的是新艳秋(9650票)。 这个结果,是刘嵩昆先生按照《北洋画报》的原始资料所查出来的,令人信服,可作定论。自然,当年的选举“名伶”,和如今的“超女”投票,大同小异,除了一定的艺术含量以外,还有着各种人为的因素。有些甚至是“功夫在戏外”,乃是捧场的“粉丝”们搏杀较量的结果。选上的未必是最好的,名次的排列也不会尽如人意。经过一定时期的历史检验,谁的艺术生命力更为长久,自会显现出来。或褒或贬,尽可评说。但是,就事论事,却理当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够人云亦云,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任意更改。更不应该随心所欲,想当然地杜撰历史事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名伶”与“超女”,都有不同的追随者。但即使你不喜欢李宇春,却也不能就将“冠军”换成了周笔畅。作为京剧界中选举“四大坤旦”这件盛事,自亦应该郑重其事,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才对。遗憾的是,历来的京剧史书却都是各说各的,无一正确。应该是最具权威性的《中国京剧史》,其记载的“四大坤旦”竟是:章遏云、雪艳琴、新艳秋、金又琴四人,这与历史真实,相差实在太远。而《京剧文化辞典》记载的是: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胡碧兰。《京剧知识辞典》记载的是: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胡碧兰。《京剧二百年概况》记载的是: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杜丽云。《六十年京剧见闻》也说的是: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胡碧兰。奚啸伯的回忆录则是:章遏云、新艳秋、金又琴、胡碧兰。袁世海的回忆录则是:章遏云、雪艳琴、新艳秋、陆素娟。甚至连当选者之一的章遏云的回忆录《章遏云自传》中,记载得也有错误。她的记忆是:章遏云、雪艳琴、新艳秋、胡碧兰。这些所有的有关的权威史书、文章,居然都与事实不符。这不仅是误导后人,并且歪曲事实。实在令人感叹万千,深觉遗憾。 “四大坤旦”的评选,是京剧界一桩颇有影响的盛事。谁知记载此事的文献,竟是如此的混乱与讹误。作为一些权威史书的作者,没有认真地查对当年的原始资料,因而才会出现这些缺憾。其实,不仅是“四大坤旦”的评选,是这样的扑朔迷离。就是最有影响的“四大名旦”的产生,究竟原来是评选“五大名伶”,还是只是评选他们的新戏,至今也没有确实的说法。事过境迁,沧海桑田。当年的情景已成为陈迹,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还历史的真实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