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来信来论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 广 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2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上海地产
 第A25版:F1极速上海
 第A26版:F1极速上海
 第A27版:F1极速上海
 第A28版:F1极速上海
 第A29版:F1极速上海
 第A30版:F1极速上海
 第A31版:F1极速上海
 第A32版:F1极速上海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2007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中国近现代出版奠基人
——写在《张元济研究文集》出版之际
吴孟庆


  张元济先生是上海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今年是张元济诞辰140周年。其孙张人凤先生将他写的有关文章汇集成《张元济研究文集》一书。作为出版大家、文史巨擘,张元济的思想、品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

  张元济于1867年10月出生于浙江海盐。他幼年入塾读书,从秀才、举人到贡士、进士。1892年6月,光绪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授张元济等为翰林院庶吉士。1898年光绪召见张元济,询问通艺学堂事,兼及铁路、外交等问题。张元济一一作答。当时变法维新的关键是培养新式人才,这也是张元济与光绪谈话的核心。后来,张元济接连上奏,提出满汉通婚,除发辫,去跪拜等,这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的言行。张元济是维新派中的稳健和非主流人物。戊戌变法失败,使张元济痛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变革缺乏社会基础。因此,他接受李鸿章的推荐,到上海进了盛宣怀创办的新式学校南洋公学任译书院主事。他认为最要紧的是普及教育,使“民智大开”。在南洋公学任职三年后,张元济应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创办人夏瑞芳的邀请,到商务筹建编译所。以后,他始终把商务看作重要的教育机构。商务办的讲习社、幼稚园、师范班、暑期班、励志夜校、同人子弟学校和函授学校等,遵循先生关于面向社会,开启民智的教育理念,因而都办得很有社会影响。他在商务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比较突出的,一是出版新式教科书,适应了近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二是译介国外著作。他充分发挥商务的优势,大量出版翻译西方的学术和文艺著作,来开拓国人视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张元济认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中国文化。他主持影印古籍,广借国内外藏书,通过比较选取最佳底本。如《四部丛刊》所用底本,除涵芬楼已存的外,又借用国内外52家公私藏书,仅整部藏书即达277种,《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古籍中的煌煌巨著,共3301卷,校勘由先生一人承担,他为各书写了后跋和校记,今天我们看到由商务出版的诸多版本优良、校勘精细的古籍,深为先生保存国故、惠及后人的历史责任感和辉煌业绩而感佩。

  1932年“一·二八”事件,使处在闸北区的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被日机轰炸夷为平地,先生数十年辛勤搜集所得的几十万册书籍全部焚毁。先生的生活也陷于困境,但商务没有向汪伪政府申请注册。日本人主动上门联系,先生以“两国交兵,不便接谈”予以拒绝。先生原与汪精卫熟识,与其兄还是交往很深的科举同年,但当汪精卫叛国投敌后,先生就不再与他们往来。一位亲戚给张元济先生送来一幅画卷,请他题款署名,同时附上11万元支票一张,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润笔。但当他发现支票末端的印章竟是汪伪浙江省省长傅某时,当即予以回绝。1949年,82岁高龄的张元济欣喜地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政协协第一次全国会议。张元济先生一生盼望祖国统一。

  读完本书,使我们更加佩服张元济先生的高风亮节,也更加怀念这位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张元济研究文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