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 琴 杨 璐 |
◆ 杨 璐 延安中学高二(13)班 驻留在我书房一隅的这架钢琴,已经安静了好多年——由于学业和诸多原因,我已很久没与她“交谈”了。 3岁那年,当我第一次在音乐会上感受着这黑色的庞然大物发出的奇妙节奏时,我的兴趣油然而生。每当走进楼下的一家琴行,我总是流连忘返,抚摸着这黑色大木箱,用胖胖的手指敲打着黑白键,“叮咚”,“叮咚”,这声音是那样妙不可言和富有神秘感!终于,在我4岁生日那天,她住进了我的家,我便开始了学琴生涯。 没想到我竟渐渐地讨厌她了,因为她让我失去了太多的东西——我的自由,我的游戏,我的快乐,我的美丽童年……我每天会带着惧怕的心情爬上琴的“膝盖”,一遍,十遍,二十遍……长久地练习,不停地练习,日复一日,春夏秋冬,好像永远不会完……母亲不懂钢琴,却不允许我偷懒半分。完美主义的母亲对我的要求极其严格,她要我精益求精,要我将音乐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我知道母亲是对的,可是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学龄前儿童,她的要求是何等苛刻和残忍?!有时我会绝望地哭泣,我的眼泪洒落在琴键上,可是却没人理会我,我的胖胖手臂上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一串串由红变紫、由紫变黑的痕迹,那是母亲恨铁不成钢在我身上留下的“杰作”。有时我会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风景,看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们在小花园里放着风筝、拍着皮球……忽然母亲来了,我又慌作一团地爬上琴凳继续操练起来…… 6岁那年报考钢琴四级,当时梳着两只羊角辫的我是年龄最小的考生。以后几年,我好似一架考级机器:七级、九级……终于考出了十级,并同步捧回了一张张乐理的“优秀”证书。因为琴,我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因为琴,造就了我扎实的乐理功底,在我10岁学吹奏萨克斯管不久,便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学生乐队的首席,成为当年中外儿童大联欢的明星。是的,琴让我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可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她让我付出的却是永不可能再找回的“美丽的”童年啊! 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长大的我已豁达了许多,我常这样想:“也许童年并不那么‘美丽’,可它却是真实又充实的呀!”细想起来,我由衷感谢母亲,是母亲用她和父亲微薄的薪金为我买了这架钢琴;“苦涩”的学琴生涯,让我从小学会了努力,学会了认真,学会了承受,学会了自强不息,也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以致我在以后学习生涯中取得的成绩斐然,琴带给我的收益是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琴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音乐:古典的,流行的,经典的,摇滚的……每当和母亲肩并肩坐在辉煌的音乐厅里,聆听着大师的作品,那种心灵深处的震撼、那份精神愉悦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仿佛是心灵受了一次次的洗礼和得到了一次次的升华。 雨后的黄昏,斑斓的七色阳光洋洋洒洒地落在我的钢琴上,如梦似幻。我慢慢地坐上了琴凳——琴凳变矮了;我轻轻地打开了琴盖,注视着那依次排列的88只黑白键,用手轻拂——我发现我的心情变了,那是一种宁静的、舒缓的心情,带着一丝兴奋和激动,仿佛正坐在金色的音乐殿堂即将开始我的独奏音乐会,又仿佛是在等待着一次人与琴之间的秘密而神圣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