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体育新闻
 第A07版:美丽足球
 第A08版:美丽足球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上海人家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同一片蓝天
——写在上海特奥会开幕之际(中篇)
邵 宁、邵 岭、谈 燕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明天开幕。浦江两岸万事俱备,申城市民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特奥代表团。

  我们准备好了——自上海成功申请到特奥会举办权以来,“走近特奥、支持特奥”图片巡回展、迎特奥文明行动等一系列筹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将沪上特奥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

  我们准备好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以迎特奥为契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在保障残障人士生活的同时,使得近百万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与健全人共享同一片蓝天。

  全覆盖织就保障之网

  今年5月的一天,家住南昌路上的唐盈终于有机会体检了。作为一名重残智障人士,唐盈日常起居都靠上了年纪的母亲和外婆照料,自出生以来就没有出过门。

  像唐盈这样无法出门的重残智障人士,卢湾区有80多位。卢湾区残联出资两万多元,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送检上门,项目包括内外科、心电图、B超、验血、量血压等,还当场为他们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我和我妈的岁数都大了,肯定背不动他。政府替我们想到了,真好,真开心!”面对身穿白大褂的“不速之客”,唐盈的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助残,历来是上海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3年开始,本市连续将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社区残疾人助理员工作、智障人士阳光行动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本着保基本、广覆盖、要分类、有梯次的原则,上海各界动员,为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残障人士织就了一张巨大的保障网。

  除了政策保障之外,上海各区县和部门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切实解决残障人士在生活中遭遇的具体问题。家住延平路的肢残人士沈福生,在今年8月过上了无障碍居家生活:枕边对讲机可以开门、厨房碗柜按需升降、卫生间四壁均设扶手、遥控器指挥晾衣架……据悉,这项家庭无障碍设施计划,已经使本市1.7万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全方位开启求学之门

  小学三年级时,乔美丽因为智商测试结果低于40而离开普通小学。然而,教育之门并没有从此对她关闭,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她获得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这里的老师们发现了她的演讲天分,将她培养成了如今的特奥领袖。

  一个也不放弃!在力保残障人士生活无障碍的同时,申城也不断开辟着残障人士接受教育的无障碍通道。上海各界早已认识到,残障人士同样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而和健全人一样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为了扶助残障人士走好这“第一步”,上海目前已经构筑起一个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据统计,上海现在有29所特殊学校和近30个特殊幼儿教学点,对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的学生实行费用全免,还为800多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使义务教育在本市各类残障儿童中基本得到了普及。此外,本市每年还有100多名残障人士进入华师大、上大、上师大等高校就读。

  以增进残障人士的自信心为目标,上海的特殊教育正逐渐把重点从过去的矫正弱点转向如今的挖掘优点。记者了解到,本市所有特教学校都为学生建立了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孩子的病因、表现和特长制定教育方案。

  多元化铺设融合之路

  大金空调上海公司有一个特别的组装车间,里面的员工全部是聋哑人士。可不要以为这只是为了照顾残疾人士而提供的福利岗位——员工们全部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在健全人无法忍受的噪音环境里,他们能够丝毫不受干扰,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都高出健全人很多倍。

  如何在用政策保障残障人士就业权利的同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从而真正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上海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

  残障人士要实现自身价值,首先需要提升技能。本市每个区县的辅读学校都开办了初等职校,教智障孩子一些基本的就业技能;聋哑青年技校则为聋哑孩子提供了学习工艺美术、计算机操作和烹饪等课程的机会。

  为了让残障人士有用武之地,本市相关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拓宽残障人士的就业渠道。记者了解到,一项瞄准世界五百强中的高学历、高收入岗位的五年培训计划正在进行中,五年后预计将有80多名残障人士可以进入IBM、松下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此外,市残联正探索在一些特大型企业中设立庇护工厂,首批预计明年可以启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智障人士在平等参与中实现梦想,上海在全国首创了“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模式。据悉,年内本市将建成50个“阳光工场”。

  详细 07100110301       

  新民晚报记者 邵 宁

  文汇报记者    邵 岭

  解放日报记者 谈 燕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