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阳光特奥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磨一剑 民企造名车
——“汽车狂人”李书福发愤造国产车始末
沈吉庆 赵金晶


  本报记者 沈吉庆 实习生 赵金晶

  今年9月,在第11届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汽车博览会的展厅里,黑色背景中大大的蓝色“吉利”logo显得格外醒目,由中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生产的“吉利”轿车引起了全场的瞩目,其挑战对手的气势和自信更令世界同行刮目。

  10年前,当浙江民营企业家李书福声称要造出三万元的轿车时,汽车界的“大腕”们对此不屑一顾,很多人笑他是“汽车狂人”。10年后的今天,当吉利汽车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崭露头角,吉利汽车集团跻身中国汽车工业十强时,不得不赞叹它是个了不得的奇迹。

  审时度势“三部曲”       

  1997年,刚刚涉足汽车领域的李书福可谓是“先天不足”: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场地,更缺产品“准生证”。在这样窘境下要挤进汽车世界,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然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却看出了自己的商机:合资企业的车价格很高,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还很遥远,“低价便能取胜”。于是,这成了吉利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从低起点(经济型轿车)、低成本(自主研发)、低价位(三万元)入手,慢慢打开了局面。

  但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局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仅靠低价战略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时候,“质量取胜”又成了吉利的座右铭。2004年初,吉利投入5亿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在关键工序使用了大批国际先进设备,包括高精冲压设备、机器人自动焊、激光焊等,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提升和保证了产品品质,伴随着新产品“自由舰”问世,吉利汽车的美誉度节节攀升。

  2003年夏天,500台吉利轿车从上海海通码头装船出海,拉开了吉利汽车出口海外的序幕。尔后,吉利逐步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仅仅4年,吉利的销售版图扩大到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迈出了第三步。

  自主创新是目标        

  说起吉利的第一辆“车”,委实不易。当时吉利的工程师把花100多万元买来的一辆奔驰轿车和一辆红旗拆了开来,研究各种各样的汽车部件。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拆装研究后,李书福觉得已经基本掌握了汽车的构架,决定开始造自己的“吉利”牌汽车了。 于是,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了一辆吉利牌车,李书福给它命名为“吉利一号”。

  如今,“吉利一号”这样的“敲敲打打”早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流水线,先进的研发中心。吉利自主研发的MR479系列发动机,不仅质地好,而且分量轻,既运转快捷,又节省汽油。2003年8月,在北京凤凰岭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汽车拉力赛,吉利派出了国内唯一的民营汽车厂商车队。这次比赛道路崎岖,考验的不仅仅是驾驶技术,更重要的是车辆的品质。一圈下来,不少赛车退出了比赛,但吉利参赛的5辆车不仅全部赛完全程,而且车况良好,吉利蝉联了冠军。

  “自主研发不是让人家给你写本书,然后你署上自己的名字,而是你要把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吃透。”这是董事长李书福给“自主研发”下的定义。仅2005年一年,吉利组织专利申报,即获得1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更让吉利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开发的中国第一辆跑车已经被永久地收藏在中国博物馆。吉利又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实现自主研发15款全新车型,另外还有8款发动机,6款手动变速器及一个赛车项目。

  造车先要“造”好人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汽车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支撑”。早在吉利汽车创业之初,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才对造车的重要性。1997年,吉利筹建的主攻汽车技术的“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批准成立;以后,相继成立了“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不久,又在北京筹建了国际化的、新型的综合性民办高校吉利大学。这种对教育的大力投入,集高、中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民办教育体系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是少见的。

  除了积极培养后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吉利也不惜重金请来各方专家,打造一流的研发团队。从1999年开始,吉利吸引了来自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和合资企业的大批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在吉利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前些日子,李书福对外界宣布,“吉利汽车将来要实现2/3的出口,2015年吉利的产销会达到200万辆,其中130万辆将销往国际市场”,尽管质疑声一片,但吉利正以稳健的步伐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把“吉利”这把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之剑磨得更亮,更锋利。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