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闯闯世界 ——一位挚爱母亲的亲述 鲍美琴 |
|
12.大家一致推选徐闯参加 第二天,儿子硬要参加比赛,我们只得跟了去。彩旗飘扬的田径赛场上,施老师早已等待多时。一见儿子,她立马迎上前去,搂住他的肩头,问长问短,非常亲热,嘴里还嘀咕着。我在远处,不清楚他们在讲些什么,可从儿子的神态上可以看出他正在表示必胜的决心。 我有好几次想过去把实情告诉施老师,不让儿子参加这次比赛,可刚一迈步,耳边就会响起他那稚嫩却不失果断的话语:老师和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我决不能放弃! 就在此时,随着一声枪响,1500米比赛开始了。儿子的起跑依然出色,动作也很协调,可速度和爆发力却大不如前。他先被一个又一个选手超越,然后十分费力地再一个一个地追上去。当还剩下最后两圈时,儿子的身体明显开始打飘,动作也僵硬了。 “徐闯,加油!徐闯,加油!”只见一群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大声给儿子打气,我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跟着用力大喊。 体能发挥到极限的儿子听到了喊叫声,仿佛一下子振作起来,他咬了咬牙,又开始发力冲刺,可他当时的动作已极度变形了。 “闯闯,快跑!”我嘴上给他打气,可心里却阵阵作痛。儿子看到我了,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对雪白的虎牙,继续往前猛冲。此刻,前面只有一个选手了。可无论大家如何给他加油鼓劲,他的速度却无法再提高了。我心里明白,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无愧于学校,无愧于老师、同学,更无愧于他自己。 比赛结束了,儿子得了第二名,可在我的眼里,它比第一名还要珍贵。我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比赛的时候,脚难道不觉得疼了吗?”“不觉得很疼,其实脚底已经完全麻木了。现在停下来,倒有点疼了。”儿子有气无力地回答。 为了表彰所有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学校特地召开了庆功会。我也应邀出席,无意间,我透露了儿子在脚上打出血泡的情况下,仍然咬牙坚持比赛的秘密,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校方特别嘉奖了我儿子,并号召全体运动员,学习他不怕苦和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 上南辅读学校校长还特地为我儿子制定了“特奥计划”,使他当上了学校的“特奥运动员领袖”,并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多参加和特奥有关的活动,以锻炼他的交往和沟通能力。这为他今后走上“特奥星光大道”铺平了道路。 直到这时我才刚知道特奥运动是怎么回事。原来它的全名是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由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尼丝·肯尼迪·施莱佛创建。该运动诞生于1963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举办的一个为智障人士提供体育和娱乐活动的夏令营,由此开启了特奥运动的先河。后来逐渐在全美各地兴盛起来。1968年7月,第一届世界特奥运动会的会旗在芝加哥上空冉冉升起。从此,一个曾经被忽视的特殊群体开始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崭新舞台上谱写人生的颂歌。特奥运动是一项专门为智商在70以下的智障人士所设立的体育活动,通过良好的训练和比赛,使他们发挥自身潜能,勇敢表现,并在参与中与其他运动员和家庭成员交流技艺,分享快乐,增进友谊,由此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与奥运会和残奥会不同的是,它强调的是参与和激励,而不是竞技和竞争。目的是让全球的智障人士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自信,勇敢尝试,为融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2002年9月,儿子所在的上南辅读学校要推选一名优秀学生,以上海特奥领袖的身份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在运动会期间,国际特奥委员会还要召开一个“东亚区青少年高峰会议”。 经过酝酿,大家一致推选徐闯参加。几天后,我也接到了赴西安的通知。不过,我是以“上海特奥家庭代表”的身份去出席名为“国际特奥东亚区家庭领袖论坛”的会议,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