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阳光特奥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者是不分国籍的”
——16名土耳其留学生报名服务特奥会
邵宁

  ■ 土耳其留学生梅博心见到老乡向她们送上一幅“阳光三毛”吉祥画  种楠 摄

  五角场街道的同济北苑小区前天迎来了土耳其特奥代表团。人群中,一个漂亮的外国姑娘特别引人注目。她有着一头褐色的鬈发,俏丽的瓜子脸,深幽的大眼睛,时而说土耳其语,时而说流利的汉语,不停地为代表团成员做着翻译。

  姑娘名叫娜莎,今年21岁,是复旦大学的土耳其留学生,来上海学习一年半,这次成了特奥会的特别志愿者。

  在小区里,居民敲锣打鼓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见到热情的居民,活跃的特奥运动员法蒂赫也上前打起了鼓,跳起欢快的民族舞来。娜莎告诉社区居民:在土耳其,人们也喜欢击鼓,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习俗—— 一边击打长长的腰鼓一边跳舞。娜莎的讲解,使运动员和社区居民之间交流变得毫无障碍。

  五角场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他们曾为接待工作四处寻找懂土耳其语的人。土耳其代表团是个大团,全团共有80多人。而土耳其语的翻译非常难找。这次,代表团的中方联络官和志愿者都说英语,而除了团长和极少的团员能说英语外,大部分人都只能说土耳其语。街道曾找到一位阿拉伯语翻译,但得知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的差别也很大。

  正在一筹莫展时,从复旦大学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娜莎和另一位留学生海佳报名担任特奥会志愿者!娜莎和海佳又找来了自己的朋友——同济大学、上海财大的土耳其留学生,随后,朋友再带来了同学……就这样,志愿者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现在,共有16名土耳其留学生报名担任志愿者,并且他们作了分工:分头接机,帮助入住宾馆,陪同社区接待,陪同参观访问……到昨天为止,土耳其80多位代表团成员全部到达上海,在昨晚举行的欢迎晚宴上,16名志愿者全都来了。

  在异国听到熟悉的乡音,令土耳其代表团成员非常激动。而娜莎的笑容也格外灿烂:“当志愿者,我真的很开心。特奥会志愿者是不分国籍的,只要有需要,我都愿意帮助!” 

  本报记者 邵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