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康健园·养生
 第A15版:康健园·保健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信无价

李动


  乔迁时整理书橱,蓦地发现一大包陈年书信,重新翻阅20多年前泛黄的书信,想起了戎马生涯的前尘影事,真令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友情之珍贵。

  1976年3月,我们一批风华正茂的城市兵坐着闷罐子车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偏僻山沟安营扎寨,虽然上百号人云集一起,颇为热闹,但远离家乡父母总有种难言的孤独感。操练之余,一宿舍的新兵蛋子都趴在自己的床上各自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亲朋倾诉思乡之情。

  离家后感觉自己成了一只放飞的风筝,书信是拴住风筝的银丝线。每天上午10时许去大门口看有无来信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节目,而且是最盼望的时刻。如果见到自己的信便会喜不自禁,倘若没有来信则有种难言的失落感。这时,才感到母亲的唠叨是那样亲切,父亲的训斥充满了厚望。到部队后母亲寄来糖果,顺便附封信,我会捧着信反复细看,将她的叮嘱嵌入心底,努力去做。父亲曾很认真地给我写过几封信,放下了在家时居高临下的口吻,像朋友谈心似的与我谈如何做人,趁年轻时学习之重要。我字斟句酌,反复读之,更痛下决心刻苦自学。正是那时打下的基础,使我返乡后三个月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命运。

  同学的锦书,成了寂寞生涯中的精神家园。分手后,才感悟到同学间的友情是那么清纯难得。读书时,常常为丁点儿小事使性子,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打架。别后才体会到同学一场以后再难天天同窗,多年相聚在一个屋檐下是种缘分,为琐事伤了同学情实在可笑。于是写信主动检讨过去的莽撞无礼,还喜欢抄几句“美丽的彩霞在雨后,真正的友情在别后”之类的谚语。同学便飞鸿而来,亦“自我批评”一番,于是加深了友情。

  更有趣的是与女生的通信,读书时彼此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毕业分手前许多女生买了相册、笔记本、钢笔等之类的礼品送上门来,在相册和本子扉页上写上政治口号之类寄语。这些赠言如今审视甚觉好笑,但当初给我的温馨是难以言喻的。看到这些同学的赠言,让人怀恋同学间的单纯。 鸿雁纷纷飞来,未料彼此间的印象都如此之好,心里纳闷当初为啥见面羞于讲话。

  与同学朋友南来北往地飞鸿六个春秋,复员返乡后。虽然彼此的距离近了,却反而突然失去了联系。大家似乎都在各自奔忙,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忙得无暇见面,偶尔邂逅也是匆匆告别。

  现在虽有了便捷的电话,但电话无法代替书信那样触摸心灵深处的作用和魅力。每年圣诞的一张贺卡成了时髦的应酬,更无法代替书信的亲切和感动。有时也收到朋友电脑传来的书信,虽然工整清楚,却失去了个性和气息,颇如蜡像馆里的蜡像,刻板生硬。

  如今贺卡又被手机短信所取代,发短信的且大多是群发,一下子可以发七八个,又多是克隆别人的东西,虽然美丽,却是拾人牙慧,犹如假冒名牌。短信的简便给人带来了方便,但却失去了真情和温馨。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书信似乎已渐渐淡出,但却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书信的魅力和抚慰仍然令人留恋。妻子常说,当初我之所以看上你,是被你花言巧语的情书和漂亮潇洒的字所打动,我只是姑妄听之。如今重睹情书,感到妻子言之有理。

  是的,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再快速便捷,终究难以代替书信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书信是游子与家人联系的银丝线,是沟通友情的心灵桥梁,是恋人情感寄托的伊甸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