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康健园·养生
 第A15版:康健园·保健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独家专访特奥会安保负责人,了解到不为人知的细节——
确保万无一失 工兵协助地毯式清查

潘高峰


  昨天下午4时,距离2007年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还有3个小时,记者获得特许,来到上海体育场5号看台上方的包厢。这里是特奥开幕式的安全核心地带——安保现场指挥部。

  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能否取得圆满成功,安全是底线。对于全市4万多名公安干警来说,确保安全这一责任光荣又艰巨,如何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昨天在安保指挥部现场,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指挥部副主任单雪伟。

  500多摄像探头  紧盯赛场内外

  单雪伟告诉记者,昨天下午2时起,开幕式场馆周边的警力开始到位。在划定的33万多平方米的安保范围内,共有4452名安保警力,负责安检、巡逻和备勤,其中民警2808名、武警921名、社保队员723名。此外,周边的应急保卫力量更是达到了10873名。也就是说,在特奥开幕式举行前后的十多个小时里,上海体育场周边的安保警力达到了近1.5万名,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所有警力都可以随时指挥。”单雪伟透露,通过指挥部里临时建立的视屏监控系统、场内190多个摄像头和场外300多个摄像头,让赛场周边每一个角落尽现于指挥室眼底;800兆的无线集群通讯系统则分为现场执勤和现场备勤两个通讯通道,确保通讯互不干扰,以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4次地毯式清查  排除所有险情

  为了确保安全,在安保范围内33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警方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地毯式清查,任何危险品都不允许出现。单雪伟透露,警方除了对体育场和周边的场馆设施进行检查外,还对安保范围内的3家宾馆、50多家商铺进行了封场安检,并出动了最专业的防暴安全队员进行测暴。

  到昨天下午2时,本次特奥开幕式的最后一次地毯式清查终于结束。此次清查不但警犬出动,公安部专业人员助阵,上海警方还专门请来了南京军区的工兵。

  分时分批进退场  化解两道难题

  本次开幕式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同时还有数万名观众前往观看,体育馆内短时间内将涌入7万多人。如何能保观众安全有序地进场和退场,成为开幕式安保工作的两道最大难题。

  经过反复推敲,警方确定了分批分时入场的方案:昨天下午2时之前,所有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入场完毕;3时到5时,各国代表团进场;4时到6时15分,观众进场;6时30分前,嘉宾入场完毕;国家领导人、市领导和国际特奥会的领导人最后入场。

  由于各国代表团分散于全市十多个区县,为了保证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随团官员都能准时到达,各国代表团在驻地集中后,按所在区县划分,由警方以交通包围的形式护送到场。

  散场人流疏散更是难点。为此,警方依据国际特奥会的要求,事先拟定了广播稿,在开幕式结束时反复广播,让所有运动员退场完毕后,观众再分批离开。各国代表团的车辆除了一部分停在安保范围内,还有一部分停在周边区域。当开幕式进行1小时后,警方将所有车辆调集到体育场外的4条马路上等待,一旦各国代表团走出场外,就有专门的引导员上前指引上车,再由警车护送离开。

  本报记者 潘高峰      详细  07100310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