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智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天天搜楼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收藏

曹正文


  有人视收藏为投资,从中获利。我不是。

  我从小有收藏癖。最早收藏的是香烟牌子,香烟牌子上有山水人物,还有格言,画工很精巧。弄堂里的小儿都在括香烟牌子,我舍不得。后来又收藏糖果纸,当时正逢“困难时期”,买一粒高级糖果,要一毛钱,我不吃糖,精美的糖果纸成了收藏品。“文革”开始,我搜集小贺年片与徽章。上百张贺年片搬家时不见了,但家里还有几十枚徽章,毛泽东像章品种最全,有金属的,有瓷质的,有塑料的,还有一枚在黑夜中会闪闪发光。

  我小时候居住在淮海中路一条弄堂里,弄堂里有一家伟民集邮社,我把省下的零用钱都买了邮票,中国邮票从共和国成立以来全有,外国邮票多的是欧洲与日本的,但最多的是前苏联与匈牙利邮票。我按题材收藏,如体育、建筑、动物三大类,至今留下三本集邮册,全是欧洲邮票,而中国邮票则送给一位朋友。

  中学时代是藏书。先是小人书,后来便是文史哲类。我在上世纪90年代被评上“上海十大藏书家”,家中有藏书16500余册,其中有3000册作家签名本,巴金、冰心、唐弢、黄源、张中行、季羡林、柯灵、苏步青、柏杨、金庸……价值几十万,我全部捐献给我故乡苏州图书馆,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不亦乐乎!

  上世纪90年代,我四出采风,到过34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就买工艺品,如美国白宫小酒杯,英国莎士比亚图像的首饰盒,瑞典的水晶女像,巴西的耶酥石像,日本的“小汽车”、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铜盆,意大利的竖琴、英国的集币邮筒……我特别喜欢动物,有俄罗斯的大白熊、葡萄牙的公鸡、澳大利亚的袋鼠、树熊、南非的狮子与水牛、印度的大象……这些工艺品小巧而精致,价格不菲,如美国的5只瓷狗,仅二三毫米长,每只5美元。我把上百件工艺品收藏在一只橱中,灯光一开,精美至极。

  在国内采风,我好收藏瓷器、木雕与牙雕。我先后去过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与河北唐山。买过景德镇一只双鱼戏水的薄瓷花瓶。德化白瓷闻名世界,我请来一尊释迦牟尼像和一只白瓷龙虎杯。浙江龙泉的青瓷大气典丽,我买过两只瓷缸与几个水盂。还有一套唐山餐具,典雅之极。

  我在东阳木雕一条街上,游了两个下午,请来笑佛一尊,还有一只笔筒。苏州的木雕也十分有名,小挂件让我爱不释手。牙雕则以广州、北京、苏州与扬州的最好,我也先后购得数件人物雕像。这些艺术品大都出自现代人之手,称不上古玩,但放在手中端详,颇为精美而激发人的雅兴。我曾有两件传家之宝,一是家母传给我的鸡血石印章,还有家父留给我的象牙印章,前一枚已遗失,后一枚长10厘米,宽1厘米,上有寿星图案,是大光明电影院唐庆永送给我父亲的,此乃传家之宝。

  我的收藏品只进不出,但也有过一次买进卖出。那是收藏金银币,当时天天在涨,我不以为喜。因我从不拿出来赏玩,嫌其累赘,就在前年把三抽屉的金银币全卖了,结果亏损大半。我也不以此为悲,收藏于我,只是一种乐趣罢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